首页期刊导航|铸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葛晨光

月刊

1001-4977

journal@foundryworld.com

024-25847830

110022

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铸造/Journal China Found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铸造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涉及材料、工艺、熔炼、设备、检测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生产技术、专题综述、生产经验、信息与动态等。读者对象为铸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K418B合金900℃长期时效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

    张楚博骞磊张明军张丽辉...
    357-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900℃长期时效对K418B合金的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JMatPro对合金中相的稳定性及体积百分比进行计算。借助扫描电镜及附带的能谱仪对显微组织及成分进行分析。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碳化物和γ'相的尺寸以及体积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长,室温拉伸强度σb和σ0。2逐渐下降,塑性变化不明显;750 ℃高温下的拉伸性能与室温拉伸的变化规律相同,σb和σ0。2随着时效时间的增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塑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760 ℃/530 MPa持久寿命逐渐下降,塑性逐渐上升。982℃/152 MPa持久寿命随着时效时间的增长,持久寿命呈现下降趋势,持久塑性的变化是随着时效时间的增长,塑性得到明显的提升。长期时效后由于组织发生变化导致材料强度逐步降低,材料塑性呈现上升的趋势。

    镍基高温合金K418B长期时效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挤压铸造铝铜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邱小云王冀恒
    364-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Mn/Fe比例和挤压压力对Al-Cu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Al-Cu合金中富铁相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6热处理态Al-Cu合金中存在针状β-Fe(Al7Cu2Fe)相和块状Al7Cu2(FeMn)相;随着Mn/Fe比例的增加,Al-Cu合金中块状Al7Cu2(FeMn)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针状β-Fe相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在Mn/Fe比例为为1。2和1。5时合金中都为块状富铁相;相较于挤压压力为0的Al-Cu合金,在施加75 MPa挤压压力后,相同Mn/Fe比例的Al-Cu合金中的富铁相都更为细小和分散;当挤压压力为0时,Al-Cu合金在Mn/Fe比例为1。2时达到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最大值;当挤压压力为25 MPa和75 MPa时,Al-Cu合金在Mn/Fe比例为0。9时取得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大值,而断后伸长率随着Mn/Fe比例增加而略有降低。

    Al-Cu合金挤压压力T6热处理富铁相力学性能

    挤压态GNS/7075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王昌福朱磊
    37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热挤压前后GNS(石墨烯纳米片)/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的演变,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铝基体中添加GNS可以有效地细化铝基体的晶粒组织,并且对铸态复合材料进行热挤压处理可以有效地消除晶界处元素偏析及GNS偏聚,有利于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改善。挤压态0。9%GNS/7075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及显微硬度分别为379。1 MPa、13。5%和HV174。1,比铸态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33。62%、181%和44%。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磨损量仅为0。012 g,与7075基体的磨损量(0。025 g)相比减少了0。013 g。7075基体的磨面上存在大区域的犁沟状凹陷和层片状剥落,凹坑数量较多,而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磨面上出现了大小不一的犁沟成排分布,犁沟的深度和宽度明显变小,并且零星散落着面积小且深度浅的粘着坑。

    7075铝合金GNS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

    球墨铸铁冷却壁心部性能研究

    宋春晖刘栋梁
    37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球量铸铁件的心部性能成为衡量球墨铸铁冷却壁内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技术要求为心部抗拉强度Rm≥350 N/mm2,伸长率4≥8%;心部金相组织球化率≥70%,铁素体含量≥ 80%。由于球墨铸铁冷却壁属于厚大铸件,受凝固特性、冷却速度和合金元素等因素的影响,心部性能不稳定,通常无法达到技术协议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心部性能较低的原因,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进行了冷却壁解剖试验,验证了试验效果。

    球墨铸铁冷却壁心部性能

    基于凝固过程电导率变化的球墨铸铁球化效果预测方法及装置

    李朝马旭梁李大勇
    380-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形态对铸铁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炉前快速预测铸铁石墨形态对于提高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一款基于凝固过程电阻率监测的铸铁石墨形态预测方法及装置,采用环形试样和电磁信号传感器同时获取熔体凝固过程电阻率及温度变化信号,以电磁参数评价石墨形态。预测装置包括铸铁熔体取样器、电磁信号传感器、高速信号采集模块、FPGA信号处理模块等硬件单元,软件采用Verilog语言编程。通过试验建立了铸铁石墨形态与电磁参数的相关性模型。

    球墨铸铁石墨形态电磁感应预测方法预测装置

    绿色环保无机发泡砂的制备及性能

    于志勇李延海刘沙刘晓亮...
    386-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WJ-1无机粘结剂,加入发泡剂、发泡促进剂改性,并在混砂时加入FT-1添加剂,获得了具有较高强度和优异清砂性能的绿色环保无机发泡砂;通过挤压将发泡砂加入到预热模具中硬化,形成中空的砂型(芯);浇注铸件后,砂型(芯)具有优异的溃散性,能够通过振动和气流等低成本且简单方法实现砂型(芯)清除,省去以往所使用的如粉碎处理、热处理、喷砂处理等繁杂的清砂方法,简化砂型铸造后处理工艺。

    无机发泡砂无机粘结剂,发泡剂发泡促进剂

    大中型球墨铸铁件冒口发热保温覆盖剂的补缩效率试验研究

    卞青青高运华谢树忠詹春毅...
    390-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了大中型球墨铸铁冒口覆盖剂的性能要求,提出了新的冒口补缩效率表征和测试方法,通过实际生产试用对新型大中型球墨铸铁件冒口发热保温覆盖剂和国内外2家著名公司同类产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球墨铸铁件冒口新型发热保温冒口覆盖剂的发热反应起燃温度、起燃时间、发热速度、发热量和生产成本等得到综合平衡,具有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新型覆盖剂中氟盐含量低,冒口根部未见石墨球粗大或球化不良缺陷,对球铁铸件表层的石墨球形态影响很小;新型覆盖剂可使大中型球墨铸铁件的冒口相对补缩效率高达50%,优于对比测试的国内外2家著名公司的同类产品,能较好地满足高端装备大中型球墨铸铁件生产要求;新建立的"冒口相对补缩效率"新指标反映了冒口缩沉总体积和形状(即冒口安全高度)的综合影响,比传统的"冒口补缩效率"更能准确地表征冒口的实际补缩能力和效果。

    球墨铸铁冒口发热保温覆盖剂相对补缩效率

    重型商用车平衡轴支架铁型覆砂铸造工艺设计与优化

    白红冀元贵罗铖吴孟武...
    396-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重型商用车平衡轴支架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轴支架的结构特点与质量要求,初步设计了平衡轴支架的铁型覆砂铸造工艺方案并进行样件试制。样件剖切结果发现在平衡轴根部厚大区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缩孔缩松缺陷。利用AnyCasting软件对平衡轴支架铸件的充型与凝固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预测的铸件缩孔缩松位置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基于平衡轴支架充型与凝固过程及铸件缺陷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初始铸造工艺方案进行优化。优化后的仿真结果显示平衡轴支架铸件的缩孔缩松缺陷已基本消除。根据优化后的铸造工艺方案再次进行样件试制,样件剖切结果表明原平衡轴根部厚大区域的缩孔缩松缺陷已完全消除,平衡轴支架铸件内部质量满足要求。

    平衡轴支架铁型覆砂铸造数值模拟工艺优化

    某齿轮泵壳体快速铸造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冯超唐桢茄菊红
    403-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研产品的生产周期及生产成本一直是传统铸造方法的弱点。为保证新研产品铸件的一次试制合格,简化了毛坯外形,设计铸造工艺方案,铸件内腔采用3D打印砂芯成形,铸件浇注后外形由机加工成形。简化后的模具加工总共用时15天,同步3D打印砂芯,每项铸件打印壳芯约一周时间。若壳体外部结构更改,本套模具还可继续生产铸件,若内腔油路更改,可用3D打印重新打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科研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简化外形3D打印砂芯周期生产成本

    一种V型气缸体缸孔夹渣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工艺优化

    宋学恩张鑫李锋李文锋...
    407-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要介绍了一种V型干式缸套气缸体铸造工艺,针对缸孔加工后发现的夹渣缺陷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排气溢流系统、提高浇注温度、增强滤渣排渣结构、增加毛坯局部补贴等措施,最终大幅降低缸孔夹渣缺陷率,解决了夹渣问题。

    气缸体薄壁干式缸套夹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