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铸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葛晨光

月刊

1001-4977

journal@foundryworld.com

024-25847830

110022

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铸造/Journal China Found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铸造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涉及材料、工艺、熔炼、设备、检测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生产技术、专题综述、生产经验、信息与动态等。读者对象为铸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铸造混合型旧砂的复合再生工艺研究

    韩海涛韩继磊王大威刘宁...
    799-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含不同类型树脂芯砂的粘土混合旧砂进行再生试验研究,对比了湿法再生、化学再生和复合再生等对再生砂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再生方法无法同时满足对含泥量、灼减量、酸耗值等要求。"水洗+碱/酸处理+高温焙烧"工艺能充分发挥不同工艺优势,获得理想结果,适宜的工艺参数为在400 r/min的转速下水洗6次,每次5 min,砂水比约为1。7∶1,并在水洗初期和水洗后每100 g旧砂依次加入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 mL和草酸溶液6 mL,最后将水洗后的砂子在700℃焙烧15 min。再生砂含泥量、酸耗值、灼减量分别达到0。18%,2。61 mL和0。08%,均超过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要求。

    粘土混合旧砂复合再生微观形貌工艺性能

    磷酸盐干态覆膜砂结块现象的改善措施研究

    罗圆圆夏露张友寿夏增权...
    804-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块现象是磷酸盐干态覆膜砂在保存中遇到的问题之一,难以使覆膜砂保持散砂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覆膜砂的流动性,阻碍了无机覆膜砂的应用。通过向干态覆膜砂里加入偶联剂和干燥剂以改善结块问题,结果表明:将偶联剂处理前、后的两种干态覆膜砂以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再加入占覆膜砂质量分数为1/200的硅胶干燥剂,能有效改善覆膜砂结块问题,结块率下降65%左右,射砂成形所得试样的抗拉强度达到1。5 Mpa以上。

    磷酸盐干态覆膜砂偶联剂硅胶干燥剂结块率抗拉强度

    Ru、Y对铸造高温合金与陶瓷界面反应的影响

    史振学潘宏涛郝齐赞刘世忠...
    810-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定向凝固炉中,采用相同的硅基陶瓷型芯,刚玉陶瓷型壳,熔炼工艺和定向凝固工艺制备了四种不同Ru、Y含量的单晶高温合金叶片,研究了组织稳定性提升元素Ru、抗氧化性增强元素Y对合金与陶瓷材料界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不含Ru、Y时,合金与型壳发生的界面反应主要为物理粘砂作用,未见合金元素与型壳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合金与型芯发生轻微的界面反应,除了物理作用,还发生了Al与SiO2的化学反应。合金中添加Ru,对合金与型壳或型芯的界面反应无影响。合金中添加0。01%Y后,合金与陶瓷型壳或型芯的界面反应稍有增加,但由于其添加量较少,故影响较小。

    陶瓷高温合金界面反应RuY

    分层挤出成形陶瓷型壳的表面粗糙度研究

    王盼龙杨力杨致远彭子伟...
    818-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熔模铸造在进行金属浇注之前,通常要经过蜡模压制、蜡模组树、蜡模沾浆、型壳脱蜡、型壳焙烧等工序制备陶瓷型壳,而采用分层挤出成形技术直接成形陶瓷型壳,可大大简化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本文基于氧化铝陶瓷浆料,主要研究了分层挤出成形关键工艺参数(喷嘴直径、挤出层高和成形角度)对陶瓷型壳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构建了挤出成形陶瓷型壳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并采用涂层后处理工艺进一步降低了陶瓷型壳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采用分层挤出成形技术,当喷嘴直径为0。26 mm、挤出层高为0。2 mm、成形角度为90。时,试样表面粗糙度Ra最低为(12。9±0。9)μm,施加涂层后,表面粗糙度Ra可降低至6。3 μm以下。

    分层挤出成形工艺参数表面涂层陶瓷型壳熔模铸造

    钢铁生产主工序碳排放数字化仿真及流程改造

    侯明君王才加尚陈众计效园...
    825-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照我国提出的"双碳"战略,钢铁行业降碳减排时间紧,任务重,刻不容缓。作为降碳减排的重要手段,钢铁生产碳排放数字化仿真目前主要集中于炼铁、炼钢等单一工序,存在着多工序碳排放模型缺乏、系统性流程改造方案欠缺等问题。为此,开展了钢铁生产主工序流程碳排放数字化仿真及流程改造研究。首先,构建了"5+1"主工序流程碳排放数学模型,开发了华铸钢铁生产碳排放仿真软件,解决钢铁行业主工序流程模型缺乏问题;其次,基于宝钢和唐钢等企业数据进行验证,吻合度超96%,证实了模型与软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流程改造奠定基础;最后,从技术革新、碳回收、碳中和和能源变更等四个方面,系统性提出了 NTC(New Technology Combination)、燃烧后CO2回收、燃烧前CO2回收、氢冶金短流程生产等四种方案,技术实现从易到难,可依次服务于近期、中期、中后期和后期"双碳"计划,对钢铁行业降碳减排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碳排放数字化仿真流程改造钢铁生产降碳减排

    铸件X射线检测虚拟探伤图像生成方法

    董淏侯明君计效园李沁阳...
    835-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防核心装备对零件的要求不断提高,铸件向结构复杂化方向发展,如大壁厚差、多交叉结构等,致使铸件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更困难。X射线探伤过程中,拍片依赖人工反复调整成像部位和参数,存在探伤部位易漏检、成像质量波动大等问题,亟需发展智能分区调参拍片技术。为此,本文提出了铸件X射线检测虚拟探伤图像生成方法。首先,建立了铸件坐标降维映射模型,实现了铸件三维坐标降维映射到成像板平面二维坐标。其次,建立了仿真成像参数拟合模型,生成了点光源式虚拟射线对铸件三维模型的仿真探伤图像。最后,开发了铸件X射线检测虚拟成像系统。该方法可为实际探伤提供优化的成像姿态和成像参数信息,为智能分区调参拍片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X射线探伤铸件三维模型点光源成像虚拟探伤图像

    基于双向加权特征融合网络的铸件内部缺陷检测方法

    王蕾贺万山张泽琳夏绪辉...
    84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X射线无损探伤过程中铸件内部缺陷小、对比度弱、人工识别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加权特征融合网络的铸件内部缺陷检测方法。在YOLOv5网络模型基础上引入改进的坐标注意力模块(NCA),以提高网络对不规则缺陷和小缺陷的学习能力;引入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代替原有路径聚合网络(PANet),以实现缺陷特征多尺度高效融合,并使用EIoU Loss回归损失函数提高缺陷边界框定位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对铸件内部小目标、弱对比度缺陷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铸件缺陷检测深度学习注意力模块双向加权特征融合

    基于STL模型的砂型表面网格重构算法

    杨伟东净鹤洋方妍娇陈学广...
    852-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通用模拟软件对STL模型生成表面网格时存在局部网格稀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TL模型的砂型表面网格重构算法。该算法对生成的表面网格进行特征边界以及表面网格内部加密,可有效解决表面网格密度低、质量不高的问题。基于ProCAST模拟软件进行实例仿真,其结果验证了经表面网格重构后的STL网格模型模拟仿真的可行性。

    表面网格网格加密有限元仿真砂型铸造

    大型ZL205A铝合金舱体铸件铸造工艺研究

    杜旭初黄粒厉沙沙何茂领...
    859-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ZL205A厚大舱体铸件为研究对象,针对舱体铸件的特点,开展了铸造工艺方案设计、铸造工艺方案数值仿真计算及熔体处理等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铸件采用差压浇注方法,低热量浇注系统,配合低热量浇注系统使用的冷铁,铸件实现了顺序凝固;铸件经检测,内部质量优良,切取试样力学性能远超过了指标值,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铝合金舱体工艺设计缝隙式浇道优化

    ZL205A合金侧盖壳体铸造工艺研究与产品试制

    马文龙杨力杨小冬徐远财...
    86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拟分析了重力铸造与低压铸造方法下ZL205A合金侧盖壳体铸件的充型、凝固过程及缺陷特征,进行了侧盖壳体铸件试制及性能对比。采用重力铸造时,模拟显示铸件充型速度快,紊流、混流现象严重,凝固速率慢且过程混乱,孔隙率高;样件表面及内部缩松、偏析等缺陷严重,基体组织及晶界中微观缩松与成分偏析交织显现。取样部位平均抗拉强度与伸长率为A区:400 MPa,3。1%,B区:444 MPa,3。4%,铸件为不合格品。采用低压铸造时,模拟显示铸件充型平稳,凝固速率快且自上而下顺序凝固,孔隙率低,样件探伤合格,组织均匀致密且微观缩松和偏析占比显著降低。取样部位平均抗拉强度与伸长率为A区:478 MPa,4。7%,B区:484 MPa,4。9%,铸件合格且性能优异。验证了低压铸造工艺对ZL205A合金侧盖壳体铸件的适应性与优势。

    ZL205A铸造侧盖壳体组织结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