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辛世俊

双月刊

1001-8204

zdxbw@126.com

0371-67781275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曾连续四届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非对称影响

    钟成林胡雪萍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数字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二者共同交汇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是非对称的:一方面,数字经济将通过新质生产力替代、"纵向带富"环境改善、横向价值共创网络结构优化、就业供给质量改进以及收入监管效率提升等渠道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孕育了数字资本分布不均、数字就业挤出以及新型网络风险等障碍因子,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收入监管数据的跨部门共享,改善数字经济的赋能条件,强化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数字资本利得税收政策、建立健全数字性失业援助机制以及加强数字网络风险防范等措施,规避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负向冲击.

    数字经济共同富裕促进机制冲击路径

    数字金融是否促进了区域金融服务均衡化发展?——基于区域金融收敛性的分析

    曾祥炎窦宝婷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金融强国要从宏观整体效益出发,实现我国区域金融服务的均衡发展.数字金融具有数字与金融的双重属性,能够加速资金、信息、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通和有效配置.本文基于收敛模型,采用2011~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1)数字金融通过算力整合、降低交易成本和延展金融触角,提高了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效率和密度,促进了发达地区的金融扩散,进而推进了区域金融服务均衡化发展.(2)数字金融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科创企业的"精准滴灌"促进了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也对地区的金融服务形成反哺效应,二者共同促进了区域金融服务均衡化.(3)数字金融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了赶超机会,对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均衡化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

    数字金融金融服务均衡化技术创新金融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绿色发展福利:机制与检验

    陆凤芝叶柔光陶志富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绿色发展福利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存在区域、城市行政级别和时间的异质性.同时,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在数字金融提升绿色发展福利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福利的提升作用具有双门槛效应,随门槛变量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高逐渐增加.本研究为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和提升绿色发展福利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决策依据.

    数字金融绿色发展福利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

    最美的可能世界:莱布尼茨美学思想的"文艺复兴"意蕴

    王升丁耘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莱布尼茨认为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从美学视角看这一命题同样可以被理解为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的最美世界".对比同时代的哲学思潮和后世美学发展的趋势,莱布尼茨的美学思想具有某种"文艺复兴"的意蕴,即古典美学思想在近代哲学背景下的重生.具体来说,莱布尼茨认同"美善合一"的理念,这一理念具有深厚的古典哲学渊源:美是对事物完善性和本质规定的表达,而非仅仅是主观的审美趣味或偏好,从而重申了真善美的统一原则.同时,作为莱布尼茨哲学重要概念的和谐表达了多样性之统一,莱布尼茨借助许多美学意象阐释了和谐概念的内涵.莱布尼茨的美学思想还蕴含着伦理价值,对美的感知与人的幸福生活密切相关: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最好的生活,同时也是追求最美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必然伴随着一种持续性、普遍性的愉悦情感.因此,尝试从美学视角审视莱布尼茨哲学基本观点或许可以提供一条解读莱布尼茨及近代哲学传统的新路径.

    文艺复兴美善合一和谐幸福愉悦

    从商周"告(诰)"刻辞看诰体起源及其文体性质

    王鑫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考察甲骨刻辞的"告"字相关用例,可以发现殷商中晚期已经孕育了后世诰体的雏形与早期文体意识,并且可能分化出专门的字形与一般意义的"告"相区别.殷商时代的"告(诰)"辞大多与祭祀、兵戎等国家大事相关,对所告之事、所告对象亦表现出明显的重视与关切.即便到了周初《大诰》等诰文,其倾诉对象逐渐从神明先王转向诸侯臣子,这一真诚恳切的基本态度亦未发生变化.由此,诰体的文体特征应确认为殷殷告慰、款款告托、谆谆告勉,而非严肃训诫、严格约束、严厉惩罚,这也是诰体与训、命、誓等其他文体最本质的区别.所谓"五诰可以观仁",从诰体的发展亦可清晰见出有周一代"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的建构.

    诰体甲骨刻辞铜器铭文仁政思想

    中华书局本《广成集》校勘商榷

    王东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杜光庭的《广成集》是研究晚唐五代道教史的重要资料.中华书局出版的《广成集》,是目前所见最好的校点本.然其校勘亦有可商榷之处,选取20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中华书局广成集校勘商榷

    古代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杨燕杨富学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敦煌地区民族众多,除了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外,还有来自西亚、南亚、中亚及日本、朝鲜半岛的外国人,他们长期和平共处,文化交往频繁,但在文化上互相认同的程度极高.不同民族之间虽互有差异,甚至发生冲突,但总体而言,对中华文化有着密切的继承性.敦煌宗教众多,在不同民族中同时并存,且交互影响.在敦煌诸民族文化中汉文化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多元文化围绕汉文化这一核心获得发展,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皆心向中原,以中原文化为崇尚,由"华心"而"归义",表现出古代敦煌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元一体的独特性.

    敦煌华心归义汉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宋金时期儒佛道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以李纯甫两次思想转变为中心的考察

    安国楼宋彦松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代官方对儒佛道三家思想学说之态度,多遵循唐宋旧例,主张以儒为主、兼容佛道的策略,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家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三入翰林、连知贡举的金代学者李纯甫儒佛道思想曾经历两次大的转变,先是各业兼修尤重儒学的"儒家子",30岁时开始向习佛尚佛方向转变,视佛学为最高学问,至44岁撰少林寺《重修面壁庵记》,有强烈的尚佛抑儒道倾向,《新修雪庭西舍记》回应社会热议,表现出淡化三教高低、相对缓和的心态.其临终遗著《鸣道集说》则基本采取均衡立场,集中阐释儒佛道并尊主旨,表明其最后认知已由佛学至上转向三教兼行并尊.其第二次较大的思想转变包括儒佛同心理论、客观看待佛对儒之影响、三教一体论等观念.李纯甫思想的发展经历透视出宋金时代儒佛道文化交织发展的现实,也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走向.

    金代李纯甫儒家子佛学至上三道并尊

    20世纪后半期美国郊区的低密度开发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孙群郎郑殿娟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城市郊区的低密度开发侵占了大量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并对其造成了分割碎化,而郊区住房开发还对湿地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从而威胁了野生动物的生存.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美国国会通过了《濒危物种法》等一系列法律及其修正案,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各州地方政府以及私人组织也先后采取了诸多保护措施.虽然经过艰难曲折和不懈努力,保护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美国濒危物种种类的数量依然不断增加,野生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20世纪后半期美国郊区低密度开发《濒危物种法》

    《奥斯陆协议》后的巴勒斯坦国际援助及其后果

    陈天社杨效锟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3年巴以签订《奥斯陆协议》后,西方国家、联合国机构与一些阿拉伯国家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提供了大量援助,伊朗、卡塔尔等国则是哈马斯的主要援助者.西方国家援助巴勒斯坦主要是基于人道主义援助、推动巴以和平进程、促进巴勒斯坦社会经济发展及谋取其自身利益.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援助既有民族同胞情谊与穆斯林兄弟之情,也有扩大自身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发言权的一面.国际援助为巴勒斯坦提供了必要的发展资金,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巴勒斯坦人的生存困境,却又加剧了巴勒斯坦的对外依赖性及内部的腐败与分裂,尤其是为哈马斯生存乃至壮大提供了重要经济基础,这些都表现出国际援助的复杂性及后果的多样性.

    《奥斯陆协议》西方国家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巴勒斯坦哈马斯国际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