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吴成福

季刊

1673-1751

xbwk@haut.edu.cn

0371-67756158

450052

郑州市高新区莲花街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传递各学科学术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现和培养人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权利结构的农产品直播电商供应链分级决策及协调研究

    肖慧霞肖开红
    89-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直播电商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新型消费的过程中,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转变成为农产品直播电商供应链,从而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差异化需求,农产品分级任务可以由供应商或零售商提供,供应商与不同主播合作时的权利结构差异会影响供应链决策.通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由不同的权利结构和农产品分级模式构成的 4 种决策模型对供应链各主体利润的影响,运用两部定价契约对 4 种决策模型的结果进行供应链协调.研究发现:第一,在供应商主导且零售商分级时,供应链总利润实现最大化.第二,拥有合作主导权的同时主动承担农产品分级任务,能够获得最大收益,即供应商主导且分级时供应商利润实现最大,零售商主导且分级时零售商利润实现最大.第三,权利结构差异是影响零售商直播营销努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第四,两部定价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且通过数值仿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权利结构直播电商供应链农产品分级两部定价契约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赜

    杨筱明郭凌云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发展史的生动写照,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承载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品质等丰富内涵,对培养时代新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科学家精神内涵认知不到位、认同差异化、知行不统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学校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持和保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思政课教师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等提高育人效果;学校要构建多元主体协调育人机制、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出台并落实相关制度保障,为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保驾护航.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国内学界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

    赵梅梅
    108-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内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界主要聚焦其出场逻辑、科学内涵、实践路径与价值旨归等向度进行深入阐释与解读,研究成果丰硕可观,但仍有较大拓展和提升的空间.应强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逻辑渊源的诠释、科学内涵的释读、实践路径的探索等,以促进相关研究更丰富、全面和深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出场逻辑科学内涵实践路径价值旨归

    红旗渠精神赋能时代新人理想信念教育的三重维度

    王云涛宋梦情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从理论维度看,其理论内核中蕴含的"党性""人民性""集体主义"精神要义为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价值维度看,红旗渠精神张扬的价值追求,有助于为实现现代化凝聚青春力量、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促进廉洁自律提供典型示范、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宝贵资源.从实践维度看,通过宣传教育,可提升理想信念认知明理的基础;通过"熏浸刺提",可增强理想信念情感价值的体验;通过榜样引领,可推进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的淬炼;通过融于实践,可强化理想信念的主动践行性.

    红旗渠精神理想信念教育时代新人价值践行路径

    "外语+国际传播"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目标与路径

    罗苗刘希瑞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国际传播人才.在分析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具体特点,指出了"外语+国际传播"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的四种能力,即对外话语能力、跨文化能力、新媒体能力、可迁移能力,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资源建设、评价方式和实践平台五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对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外语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目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