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朱杰堂

双月刊

1009-1750

zzhyxb@zzia.edu.cn

0371-68252208 0371-68894808

450015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创新、提高、升放、发展”的原则,发表了大量优秀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本刊的发展一直得到了学院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院长为编委会主任的领导班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

    孙建国黄振兴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究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基于黄河流域2013-2022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流域内9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分位数回归、内生性检验等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不同维度的新质生产力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在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3)分维度分析发现,劳动对象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效应最为显著,劳动者维度次之,劳动资料维度最低.基于此,提出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农业保障水平等建议.

    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王岩王亚迪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它在解决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长尾"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持作用也日益显现.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2)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的正向效应存在不同维度、人力资本及地区等方面的差异;(3)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农户非农就业间接带动农地流转,表现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非农就业→促进农户农地流转"的传导机制.因此,应重视区域差异、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及金融素养、从多维度全面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支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农地流转异质性非农就业

    经济低碳转型背景下搁浅资产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李鹏刘阳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经济低碳转型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同时,由此引发的搁浅资产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基于1985-2023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刊发的191篇搁浅资产相关论文,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1)从总体概况看,国外发文量高于我国,主要涉及能源经济、环境经济等学科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2)从合作关系看,美国是合作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英国、德国、荷兰和中国,但中国合作网络中心性较低,发文机构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3)从研究热点和前沿看,国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搁浅资产模拟情景评估及碳减排相关技术的探索,我国则重点关注化石能源的搁浅资产及其对经济金融系统的冲击,而搁浅资产风险及其规模的量化评估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搁浅资产CiteSpace低碳转型气候变化转型风险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创新效应——环境关注的调节作用

    董旭付文思杨亚丽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创新效应问题,并立足注意力基础观,分析企业、公众、政府环境关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绿色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数字化转型均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表现,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仍然成立.(2)环境关注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高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环境关注中国上市公司

    网络诽谤犯罪的刑法规制问题

    张敏高明李珂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刑法》虽已有相应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该行为进行规制,但仍存在诸如"情节严重"的量化标准存在争议、受害者取证困难以及缺乏对单位犯罪的规制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在立法方面,把间接故意作为主观要件的认定范围,增设单位犯罪主体以及完善帮助取证的规定;在司法方面,将"明知仍散布"规定为诽谤罪的行为方式,司法解释附加"主观明知"和"情节严重"等条件进行限制,同时附加"主观明知"的判断标准和"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等;在确定"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时,应结合形式标准与实质标准进行认定.

    网络诽谤刑法规制司法解释

    2024年总目录

    11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