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造技术与机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造技术与机床
制造技术与机床

梁玉

月刊

1005-2402

edit@mtmt.com.cn

010-64739683/79

100102

北京朝阳区东直门外望京路4号

制造技术与机床/Journ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Machine To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月刊,是中国机床行业及制造技术领域的专业性期刊,创刊于1951年8月。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动态、综述、设计与研究、工艺与检测、改装与维修、管理技术、商务桥梁、企业之窗、数控专栏等。本刊是境内外厂商了解中国机械制造业市场、向用户介绍产品的好平台,欢迎广大读者或厂商踊跃订阅、投稿或刊发产品宣传广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选区熔化设备定量上送粉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唐建宁杨春宏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上送粉存在的卡粉、漏粉、送粉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激光选区熔化设备定量上送粉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优化设计了转辊送粉和搅粉结构,并对送粉量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该装置送粉稳定性好,其送粉波动值均在 5%以内,能满足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设备的设计要求,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制造中.

    激光选区熔化定量送粉上送粉装置

    刀具损伤视觉检测系统自动对准对焦研究

    郝玲潘一何建樑孟林坤...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数控机床刀具无拆卸条件下,基于机械臂的刀具损伤视觉检测系统对准对焦调节耗时长、计算分析方法鲁棒性差等难题,提出了一种融合YOLOv5 网络智能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机器人视觉系统自动对准对焦方法.首先,利用ROI模型检测并定位刀具中心,通过九点标定法计算机械臂末端对准坐标;然后自适应筛选ROI对焦窗口,采用改进的Laplacian函数计算清晰度评价值以确定最佳刀具图像.在实际设备上开展实验后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比一般方法灵敏度至少提高 1.63 倍,平均中心点误差为 3.76 像素,有效提升了刀具损伤视觉检测系统的准确度和灵活性.

    刀具损伤视觉检测自动对焦自动对准机械臂

    基于ECA和BiFPN改进YOLOv5s的PCB缺陷检测

    任金霞吴吉林王金荣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常规的PCB缺陷检测算法存在精度不高、缺陷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CA和BiFPN改进YOLOv5s的PCB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的C3 中引入ECA注意力机制,使模型更加关注小目标的特征信息,保证模型检测效果;其次,引入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让模型能够更快速地开展多尺度特征融合;最后,使用SIoU Loss替换CIoU Loss,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稳定性.以同一PCB数据集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mAP达到了 98.1%,相较于原模型,FPS提高了 4.68,在检测的精度和速度上均有提升,满足PCB缺陷的实际检测要求.

    PCB缺陷检测YOLOv5sECABiFPNSIoU

    用于钣金孔加工的视觉检测与自动打磨系统

    金作徽易建业谢晖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钣金零件加工中的孔边缘质量检测和毛刺去除自动化的问题,研究了如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钣金件的冲孔质量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以及视觉引导电动打磨头对毛刺边缘自动打磨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采集有加工缺陷的钣金孔数字图像,利用OpenCV视觉软件库设计了图像处理检测算法,实现了对钣金孔的中心点定位和边缘毛刺检测;其次,研究了冲孔毛刺边缘的视觉引导自动打磨方法,对机械手进行了视觉标定和网络通讯测试,实现了机械手的引导和自动打磨运动路径的控制;再次,利用C#设计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对图像处理、通讯控制和视觉引导自动打磨等功能进行了集成;最后,以六轴工业机械手为核心,搭载视觉检测装置和自动打磨装置,完成了系统搭建.经过试验测试,系统的毛刺检出率和打磨合格率分别达到了 85.7%和 100%,初步具备了进行工业生产的能力,并且系统具有轻量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各类钣金零件的加工质量检测和边缘自动打磨等生产场景.

    视觉检测自动打磨工业机械手系统集成钣金加工

    基于改进Zernike矩的轴类零件圆度误差视觉评定

    李长安燕妍高大晓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轴类零件圆度误差评定普遍存在的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Zernike矩的轴类零件圆度误差视觉评定方法.首先,搭建轴类零件视觉检测平台,在位移平台控制下拍摄不同截面图像,并利用棋盘格标定法进行相机标定,校正畸变和计算像素当量.其次,以Sobel算子为基础,通过三灰度边缘过渡模型提高测量精度,利用大津法确定最佳阈值,改进Zernike矩亚像素检测方法.最后,使用改进的PSO算法处理轮廓关键坐标点进行圆度误差评定,并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圆度误差视觉评定方法与CMM测量结果误差在 3 μm以内,且稳定性较好,在圆度误差评定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圆度误差机器视觉亚像素检测粒子群算法

    基于Visual Studio下MES系统开发与应用

    王林森王存堂牛首印王海霞...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自动化罐装产线存在工序间实时信息无法互享互通,生产数据滞后,订单、制造、仓储模块间不协同的问题,基于Visual Studio软件,在C/S架构模式下,设计开发了自动化罐装产线的MES系统.可实现订单排产功能对生产订单全周期管理、数据监控经S7 协议实时采集产线数据、SQL Server数据库对信息储存和分析、仓储管控实现自动化、精益化产品库存管理.MES系统产线运行表明,订单准时交付率 100%,采集产线数据完整精确,仓储管控智能精益.为产业"智改数转"提供了典型的工程应用范例和借鉴.

    罐装产线MES系统订单排产数据监控仓储管控

    基于模糊数据处理的我国机床技术差距评价体系

    苏铮李丽许静静刘炳业...
    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技术差距缺乏量化测度研究,导致无法用客观的表征方法来衡量和评价数控机床技术发展水平.针对以上问题,从共性技术、典型主机产品、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4个方向出发进行技术要素项细分,构建了对标世界先进领先水平的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差距评价体系;提出我国机床技术水平与国际(地区)先进水平的年代差距量化表征方法;建立了基于模糊数据处理的分项技术水平评价模型、共性技术产品水平评价模型和产品关键技术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基于该体系进行了大样本数据调研,基于评价模型进行了机床技术年代差距量化分析,评价结果可为政府科学决策及行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支撑.

    机床技术差距评价体系差距量化表征模糊数据处理技术评价模型

    ITO靶材烧结用垫片自动磨床设计研究

    赖玉活陈荣智林伟健黄应欢...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ITO靶材烧结用垫片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的难题,设计了一款加工该垫片的自动磨床.通过研究其功能需求,确定磨削方式,进行了总体、机构设计.结构设计通过集成创新方式设计了新颖的分料、上料、磨削、下料、砂轮修整、除尘、清洁及安全等机构,并对其进行可靠性计算及实验验证.该自动磨床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安全高效,实现了垫片自动化加工,已应用于生产中,效果显著.

    ITO靶材自动磨床结构设计可靠性分析

    螺旋锥齿轮传动系统啮合错位分析方法

    邢侃杨航柴宝连张卫青...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分析载荷作用下螺旋锥齿轮传动系统啮合错位情况是进行齿轮齿形优化设计的基础.当传动轴结构复杂时采用梁单元模型求解轴的变形差异较大,会导致齿轮副啮合错位分析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实体有限元法的分步螺旋锥齿轮传动系统啮合错位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传动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将轴承刚度耦合于传动轴上;其次,在齿轮轴上施加等效齿轮副啮合力分析轴变形情况;再次,结合主被动齿轮轴的变形情况分析齿轮副的啮合错位量;最后,考虑齿轮副的啮合错位状态构建轮齿的加载接触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齿轮副的啮合印痕偏移及传动误差变化情况.将该方法与构建的包含齿轮、轴和轴承的传动系统全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对比,表明采用该方法分析得到的齿轮副啮合错位状态与全有限元模型十分吻合、分析效率显著提升.

    螺旋锥齿轮传动系统有限元啮合错位加载接触分析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林珂高海燕陈智超
    120-12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PI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存在调速性能不佳、抗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设计一种新型的复合控制方案——转速外环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滑模自抗扰控制和电流内环无差拍预测控制.在转速环,引入滑模算法设计非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律,提升自抗扰控制的响应速度,同时为适应实际工作环境,设计负载转矩观测器,对扩张观测器进行补偿,改善其干扰观测精度;在电流环,设计无差拍预测控制对电流精准跟踪,使得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性能和电流品质得到提高.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新型复合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综合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有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复杂工况环境对电机的不良影响.

    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自抗扰控制无差拍预测控制负载转矩观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