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保
能源与环保

王春林

月刊

1003-0506

zzmttg@163.com

0371-67575989

45000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17号

能源与环保/Journal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煤炭》重点刊登介绍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的文章和信息,兼容经营管理。面向煤炭系统和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国际标准大16开本,112页,月下旬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10元,全年6期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序关系分析—独立性权系数法的含水层富水性研究

    代革联刘凯牛超李林...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冯家塔煤矿4煤顶板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选取了山西组富水砂岩厚度、岩心采取率、砂泥岩互层层数、脆塑性岩厚度比、砂岩岩性系数5个影响因素,利用序关系分析法求出影响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的主观权重,利用独立性权系数法求出客观权重,采用乘法合成法得出综合权重,构建了富水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冯家塔4煤顶板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和强富水区域主要分布在井田南部和西部,弱富水区域主要在井田北部及中部小部分区域.通过对比矿井物探、井下积水区及抽水试验的结果,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与实际情况相符.

    冯家塔煤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序关系分析独立性权系数法

    综采工作面多尘源下呼吸带粉尘分布特征研究

    徐明张新过王磊王力...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采工作面呼吸带粉尘污染是威胁矿工生命健康的直接因素,为了降低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建立新桥煤矿某综采工作面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Fluent数值模拟多尘源工况下粉尘在巷道中扩散轨迹,研究呼吸带区域粉尘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主要产尘点及沿程呼吸带高度的粉尘分散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顺风割煤时,采煤区下风侧20 m为粉尘主要沉降区,60 m内为粉尘高污染区域;呼吸带中以小于30 µm的粉尘颗粒为主,回风巷呼吸带高度10 µm以下可吸入粉尘颗粒占比在54%以上,远高于采煤工作面;转载点产尘是导致回风巷呼吸带中10 µm以下粉尘比例增加的重要因素.以此为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制定呼吸带粉尘防治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以及作业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采工作面多尘源呼吸带数值模拟分散度

    煤矿安全Web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

    吴克介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矿井安全分析所需的事故、处罚等不易获取的数据,选择互联网公开的Web数据作为数据源,在分析总结Web查询结果页面具有的视觉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与DOM树的Web数据抽取方法(VDLE).首先,引入视觉块重心偏移量定位数据区域,然后利用谱聚类算法定位数据区域内结构相似的节点簇,结合文本组织多样性对数据记录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VDLE的抽取结果查准率为99%,比D-EEM提高8.51%,比VIDE查准率提高4.32%;VDLE的抽取结果查全率为98.75%,较D-EEM查全率提高13.33%,较ViDE查全率提高8.17%.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煤矿安全Web数据采集系统,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采集的事故信息弥补完善了矿井安全信息储备,为矿井安全分析奠定了数据基础.

    视觉DOM树Web数据抽取煤矿安全事故分析

    输煤系统粉尘治理策略研究

    张凯
    21-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输煤系统转载环节粉尘治理难度大的问题,根据输煤系统输送物料的特性,通过分析输煤系统转载环节粉尘产生的机理,结合粉尘治理技术现状,多维度针对各环节粉尘治理采取措施,提出了可用于输煤系统转载环节的多方案组合式粉尘治理策略.结合输煤系统现场水源条件,分别建立有水及无水条件下的粉尘综合治理方案,在实际工程案例中加以应用,检测应用前后转载环节粉尘浓度,验证了所述综合治理方案的可行性,为今后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无动力除尘回程带面清扫双流体微雾抑尘

    基于改进SimCNN模型的矿山地震灾害识别研究

    张浩鸣周煊超阿那尔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山微震会给矿井带来较大的损害.为了对矿山微震进行识别,并提升识别准确率,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并引入了相似特征层来对其进行改进.由于微震数据集的样本量较小,难以满足模型的训练要求,采用迁移学习将地震数据特征迁移到微震数据中,并借此数据集对改进后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预训练.为了进一步提升改进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获取能力,在现有改进的基础上又引入了长短时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以获取数据的时序特征和完整的矿山微震识别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在测试集上,研究设计矿山微震识别模型的耗时平均值为8.216 s,识别准确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99.87%和93.29%,皆明显优于对比矿山微震识别模型.矿山微震识别模型能够对矿山微震时破碎煤岩的纵波和横波速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研究设计的矿山微震识别模型性能较好,能够为当下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微震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SimCNN相似特征层微震煤矿矿山微震识别

    多孔介质布膜元件对水膜除尘器除尘性能的影响

    郑雯婷胡雨燕李志浩
    34-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研究了多孔介质布膜元件对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讨论了进气量、用水量、气水比对除尘效率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DPM模型,研究了进气量和颗粒粒径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除尘实验中,采用多孔介质布膜元件可有效提高除尘效率,用水量越低,提高效果越明显;进气量和进水量对除尘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进气量的影响要大于进水量;不论是否存在多孔介质,除尘效率在气水比为21 m3/kg达到最大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实验最大风量的条件下,对粒径94.55 μm及以上的颗粒,具有100%的除尘效果;对于粒径68.58 μm及以上的颗粒,能具有良好的除尘效率,数值可以在90%以上.

    水膜除尘器DPM模型多孔介质布膜元件数值模拟

    基于AHP-DEMATEL云模型的矿山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姜昀岐袁东升车佳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为稳定,但矿山事故仍时有发生.为了减少矿山事故中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提高矿山应急能力,根据PPRR应急管理理论构建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引用AHP与DEMATEL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评估指标的综合影响权重,并引入云模型理论对矿山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实现定性评价指标的定量数据化转变.以某矿山建设项目为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矿山应急管理能力处于良好水平,且具有一定可提升空间,符合该矿山实际情况.由此表明,运用基于AHP-DEMATEL与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科学、直观地对矿山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分析,这为提高矿山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AHPDEMATEL云模型应急能力

    水库下采煤安全性评价分析研究

    刘晓飞裴书锋原晓红
    47-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体下采煤存在发生透水性灾害和严重地表塌陷等问题,为了分析水库下采煤对水库及地表的影响,以郑州矿区芦沟煤矿32采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确定芦沟煤矿地表水库地表最大下沉值和水平变形值.结果表明,导水裂缝带最大标高距水库底部的高差均大于300 m,导水裂缝带不会影响到水库安全;地表水平变形最大值远小于规定允许变形值,在地表水库下进行煤炭开采是安全的.通过32采区工作面的安全开采,验证了分析方法与结果的合理性.

    水库下采煤导水裂缝带地表沉降数值模拟

    煤矿掘进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黄传贤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喷雾抑尘系统采用喷雾式装置喷洒粉尘,使空气卷走粉尘,粉尘扩散到作业区域,但降尘率不均匀,为此进行煤矿掘进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设计及应用实践研究.在硬件设计上,系统增设粉尘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将低压喷雾泵改为高压喷雾泵;在软件设计上,借助粉尘传感器监测煤矿粉尘浓度,实时获取粉尘数据,以确定喷雾参数,结合喷雾参数动态调整喷嘴点位,利用喷淋装置将水雾喷洒到空气中,使粉尘得到润湿、凝结和沉淀,去除粉尘.通过上述设计完成煤矿掘进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实践结果表明,设置智能喷雾点位17个,分别选取201工作面和109工作面的5个采样点进行测量,采样点处粉尘浓度呈现明显降低,降尘率均可达约40%,使各区域降尘率均匀.

    掘进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高压喷雾泵粉尘浓度

    煤矿高效膜型抑尘剂的研制与性能表征

    李辉刘涛徐腾飞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煤矿井下煤尘污染严重以及喷雾水对煤尘的润湿捕捉效果差导致的降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料,在表面活性剂等其他辅料的共同作用下,研制出一种对煤尘颗粒具有较强的黏结与润湿能力的复合型膜型抑尘剂.抑尘剂平均黏度值为17.9 mPa·s,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经48 h水分蒸发后含水率保持在10%左右.同时,该抑尘剂在与煤尘接触后,可以在煤尘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较强硬度的固化层,固化层硬度为81.8 HA,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喷洒抑尘剂后煤粒表面的微观形貌,发现喷洒抑尘剂后煤尘颗粒之间出现均匀的网状结构,覆盖于煤粉表面形成一层紧密固化层,能将不同粒径的煤尘颗粒相互间黏结团聚成大煤尘颗粒可以有效地阻止煤尘扩散,具有良好的抑尘效果.

    煤尘膜型抑尘剂大豆分离蛋白固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