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工业大学

骆晓会

双月刊

1674-117X

xuebao168@163.com

0731-22183036

412007

湖南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促进学术研究和交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而以学术性、地域性及师范性体现办刊特色。主要栏目除文、理各学科研究栏目外,特设有《炎舜文化与湖湘人文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等栏目。本刊为双月刊,其中一、三、四、六期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二、五期以自然科学与技术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中小学教师及从事党政、经济及科技文化工作的人员。2001年全国各大文摘期刊转载全国专科学校排序第5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漂泊者形象研究

    徐广飞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貌,让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漂泊者得以生成.他们身上烙有明显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伤痕印记,这些伤痕印记在漂泊影像中照见和体认了其主体性的危机.面对危机,重建主体性成为漂泊个体乃至集体的强烈诉求,但其在建构过程中,漂泊者的主体性从未澄明,结果也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背后所折射的正是台湾社会的悲情和文化失根的现实.

    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漂泊者主体性文化失根

    论电影《1917》"一镜到底"断点处影像意义

    张金玲蒋志敏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 年上映的反战影片《1917》导演萨姆·门德斯,运用"一镜到底"的技术手段,完成了将近两小时的战争叙事.他用三次黑场过渡的方式在连续不断的画面中形成断点,从而以断点来带动叙事节奏,推动情节发展,并在黑场过渡所形成的间离效果中完成他者意义表达.萨姆·门德斯没有把"一镜到底"的影像意义局限于时间真实性与空间客观性,其在影片的断点处完成了时间凝缩与空间转换,以巧妙的影像表现手法完成了情节意义的表达,实现了技术手段与艺术技巧的高度融合.

    《1917》一镜到底黑场过渡断点影像意义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

    赵伟军黄纯纯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观基因理论聚焦于提取传统村落中最具识别性的文化遗传因子,构建景观基因图谱有利于多维度系统捕捉和把握传统村落深厚文化内涵与独特景观特质.对景观基因及景观基因图谱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近况进行梳理,分析汇总现有的景观基因识别原则、提取方法及分类方法,并从地学信息图谱构建、图示表达呈现及景观基因信息结构三方面对景观基因图谱构建进行完善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景观基因图谱研究框架.相较国外,国内的景观基因研究热度更高研究范围更广,尤其在景观基因图谱研究上更为深入和全面,已形成一套相对系统的体系构建方法,但多集中于景观基因的一般性描述与图谱建立,其理论框架及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更新,学科融合与方法集成仍需强化,应用研究的客观性亟待加强.今后应注重进一步梳理研究体系,完善理论基础;更新技术手段,促进交叉研究;拓展研究视角,加强应用研究.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景观基因图谱文献综述

    秦陵铜立车舆内铜伞的构成方式及形态特征

    宗椿理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陵铜立车舆内铜伞由伞盖、盖杠及盖座三部分组构而成,其伞形车盖、铜箍扣接的"盖杠""盖座"与"樘柱"的构成方式与锁闭的结构设计仿照实用舆马中铜伞的铸造细节,从礼用之器的实用性摹写、结构设计的创新性改变、材料工艺的多元性融合、装饰设计的审美性表达等角度体现出秦代造物工匠在"造物"与"造美"中的设计智慧诠释.考据先秦以来车舆马具的造物遗存,秦陵铜立车舆内铜伞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史以物凭"的视角,使其在对文本史料解读的同时,能够结合实物佐证考究先秦车制体系的演进历程;其为研究相关的青铜铸造工艺及装饰设计的审美表达等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典型案例.

    秦陵铜立车铜伞构成方式形态特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