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枣庄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枣庄学院学报
枣庄学院学报

胡小林

双月刊

1004-7077

xyxb@uzz.edu.cn

0632-3786743

277160

山东省枣庄市北安路1号

枣庄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栏目:影视评论、运河文化研究、墨学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专题研究、鲁南文史、煤化工研究等栏目刊发的论文都在学术界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受到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皇侃《论语义疏》的骈俪化探析

    席娜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骈俪是六朝文章最为显著的特征,对当时经史子集具有广泛的影响.皇侃《论语义疏》中,汉代经学注解文辞质朴;三国曹魏时期,语辞简洁,并出现了属辞比事的文学技巧和简单的对仗句;至晋宋齐梁,则有着明显的骈辞丽句.这种骈俪化色彩应归因于:一是文学社会地位提升,位列官学;二是统治者爱好文学,使文学成为文人进入庙堂的门径;三是儒士讲经义疏的语辞需要.探求经学注疏的文学色彩,对思考文学与经史子集的关系将有助益.

    《论语义疏》骈俪文学与经学

    鲁迅文学作品表达机制研究——以《故事新编》为例

    严小军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鲁迅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深刻且典型的文学作品,塑造出不朽的文学艺术形象,和其独特的表达机制具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故事新编》当中,鲁迅引用了一些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体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在表达方面,整体上却十分隐晦,很难从字面意思上直接了解其创作情感和意图,必须经过深入分析研究之后,才能得到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为此,以《故事新编》为例,从现实与文本关系、叙事方法等方面着手,对其表达机制进行分析,以此获得鲁迅文学作品中的特色内涵,明确传统文化在新历史时期的重要价值和发展方向.

    鲁迅《故事新编》表达机制拼接图像

    山东书院文化的历史考察与现代启示

    王先亮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书院存在于宋、元、明、清各朝,是山东教育和思想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山东书院与儒家文化根脉相连,与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传播相互影响,坚持以儒家思想为办学指导,以儒家道德规范约束生员,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山东书院传道育人的办学宗旨、"文以载道"的使命意识、自由独立的精神气质、集合民间力量办学的优良传统对今天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山东书院儒家思想传道育人使命意识精神气质

    论王锺翰对康熙的研究

    李春保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锺翰从事清史与民族史研究,既继承了中国史学重视考据的传统,又较多地在唯物史观思想指导下运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考察历史人物.王锺翰深入分析了一些学者对康熙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更深刻的看法,对于理解和认知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王锺翰康熙农本理学党争

    宋代儒学视阈下士阶层女性的道德修为研究

    孔曼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儒学被统治思想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下,宋代士阶层女性树立了儒家思想的道德意识,她们有着强烈的道德自觉,在日常行为上以儒家伦理为行为规范,无论是战争年代的以身取义还是平素孝顺尊亲、为人处事,都展现着仁义、忠贞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表现出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柔韧而又坚强的精神品格.

    儒家思想宋代士阶层女性道德修为

    相对不起诉案件"刑事—行政"衔接问题研究

    赵义冰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不起诉案件退回行政机关处理涉及刑事案件与行政处罚案件的衔接,刑行衔接目前存在立法不健全、执法不统一、衔接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入落实,相对不起诉案件数量有所增加,刑行衔接不畅的问题更加凸显.应加强刑行衔接的顶层制度设计,统筹考虑司法与行政之间的关系,方能有效解决刑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刑行衔接相对不起诉司法与行政

    先秦权力来源及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基于先秦法律思想史视角

    翟雍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因囿于人物史而忽略了法律制度背后的哲学与逻辑基础,从而导致了对中国古代礼法体制法哲学研究的始终缺乏.考察可见,早在中国先秦社会便具有了以自然哲学为基础的秩序建构,即先秦社会广义的法律体系,而"天命思想"则是先秦法哲学的思想根源,作用于礼制和法律的建构以及执法和司法的各个层面,是执政者权力来源的正当性基础.

    天命思想先秦法制法哲学法律思想史

    课语整合式学习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研究

    刘俊辉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文科、大外语"时代背景下中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新挑战,本研究借鉴课语整合式学习理论,提出课语整合式学习导向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核心价值观"为牵引,以"多模态输入"为路径,以"学习化评价"为平台,构建"精准性""体系性""渐进性"和"整合性"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旨在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观教学设计中的三大问题:一是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整合问题;二是语言内容和思政元素的融合问题;三是语言认知和思政认同的耦合问题.

    课语整合式学习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李国栋武培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对枣庄学院30名学生进行一学期体育舞蹈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运动教育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大学生体育舞蹈技能,而且对体育舞蹈起源、原理及比赛策略等认知也有帮助,还可以增进团队合作精神、改善同伴互动关系、提升领导能力、增强责任感.

    运动教育模式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用

    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历程研究

    田思峰周航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油画民族化是我国油画界长久以来的理论命题,在民族化的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争论和质疑.在林风眠、徐悲鸿等前人的不懈探索之下,民族化的轮廓慢慢变得清晰可见,其过程是艰辛曲折的.在现代诸多画家之中,吴冠中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摸索得最为深刻,他提出的艺术主张及其艺术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进程.

    油画民族化林风眠吴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