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枣庄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枣庄学院学报
枣庄学院学报

胡小林

双月刊

1004-7077

xyxb@uzz.edu.cn

0632-3786743

277160

山东省枣庄市北安路1号

枣庄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栏目:影视评论、运河文化研究、墨学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专题研究、鲁南文史、煤化工研究等栏目刊发的论文都在学术界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受到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墨子》推度副词"中实""中情"研究——兼辨"情"的副词用法

    张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古汉语肯定推度副词研究多关注"诚、实"等单音词,《墨子》独有双音推度副词"中实""中情",两词在句法、语义上与推度副词"实""情"用法相似.考察其用法,对其性质加以辨析,不仅能丰富汉语推度副词系统研究,亦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墨子》相关语句.

    推度副词"中实""中情"《墨子》句法语义研究

    以经评墨:晚明士大夫方弘静的墨学观

    蒋威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士大夫方弘静晚年著作《千一录》的立言宗旨是在"反经而已矣"基础上的"放淫距诐".面对晚明佛教对于儒学侵蚀的现实,方弘静对于孟子辟杨墨的立场给予同情之理解,多次不自觉地为孟子辩护.对于韩愈的"孔墨必相用"说,方弘静颇有微词,乃至怀疑《读墨子》篇非其所作.方弘静对于墨家的节用说有一定的认可,但是却始终未赞一词.而他对于墨家节葬说的一分为二的分析,也是建立在孔子曾经有反对厚葬言行的基础之上的.面对墨家与儒家思想对立的非久丧与非乐说,方弘静则拿起经学的武器,对之进行严厉地批判.以方弘静为代表的墨学保守派,与以王世贞为代表的墨学稳健派,及以李贽为代表的墨学激进派共同构成晚明士大夫墨学观的不同维度.

    明代方弘静墨学《千一录》以经评墨

    女性作者书写"大男主"古装剧中理想主义的呈现——评《琅琊榜》与《莲花楼》

    刘烨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男主"文艺作品的创作呈现出由男性作者创造、以男主角的视角展开、以男主角的戏份为重的特色.但女性作者同样也是创作"大男主"作品的重要力量.男性作者擅长以爽文模式书写男主角的成长历程,而女性作者创作的"大男主"往往以文雅的君子形象登场,"大男主"们怀揣着赤诚、纯粹的理想信念,最后大多以舍生取义的壮举完成使命,让观众既同情又敬佩.女性作者创作的《琅琊榜》与《莲花楼》①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重要原因便是这两部剧的男主角都是理想主义的践行者.本文将从理想主义的概念及范畴入手,从个人形象、家国情怀、人物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女性作者创作的"大男主"古装剧中理想主义是如何呈现的,以及对我们创作的启示价值.

    女性作者"大男主"理想主义《琅琊榜》《莲花楼》

    塞萨尔·艾拉小说《女俘爱玛》的文学绘图

    郑华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地理学视域下《女俘爱玛》的文学绘图,揭示了塞萨尔·艾拉作为"绘图员"置入作品的种种隐喻.艾拉在小说中打破时间性架构,通过对行动路线和地图标示的文本描绘,绘制了 19 世纪阿根廷的地理空间,并在这一场域中重构不同族群的生存状态,以开放、包容的文学书写叙述了独特的风土人情,显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建立了叙事权威.从文学地理学视角聚焦小说《女俘爱玛》,分析作为绘图工程的小说叙事,探究通过"比例失真"的叙事策略构建的空间连贯性与整体性,审思小说作为绘图具有的构建意义的功能.

    《女俘爱玛》塞萨尔·艾拉文学地理学小说空间叙事策略

    颂与诵:汉大赋与联绵词关系初探——以司马相如赋联绵词为中心

    段洁文王承略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马相如赋现存7 篇,其中联绵词约121 个.双声联绵词约 28 个,叠韵联绵词约 62 个,双声兼叠韵联绵词约4 个,非双声叠韵联绵词约3 个,四音格联绵词约24 个.音义性是联绵词的本质特征,即两个音节对应的字都有意义,且多数义同或义近.字形方面,不少表现为两个汉字具有相同的与词义相关的偏旁(事物+状态).分布方面,叠韵联绵词远多于双声联绵词,且有一定量的四音格联绵词变体.这应当与汉赋的"歌功颂德,润色鸿业"而讲究较强的韵律性、节奏感和重复性,从而彰显文章的气质有关.联绵词大量涌现与时代的特色以及文体、语音自身均有一定联系.联绵词及其变体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汉赋的生成,并体现了汉赋铺陈、讽谏功能和口诵特色.

    司马相如联绵词汉大赋

    萧梁时期的文治与《昭明文选》的礼义内蕴

    陈丽平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北朝时期政权正统性是个敏感的话题,梁武帝萧衍为了争立文化正统,将礼制推行到政治、法制、文学等各个方面,这对萧统《文选》的编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萧统编撰目的除了"略其芜秽,集其清英",还兼有将礼义精神贯注在文学编撰中的目的.萧统在对作品的选录、分类与排序中,构建了具有礼义精神的文学体系.在文体排序中,突出了君臣的尊卑意识,强调了皇权威严.诗赋体的"类分"中突出皇家重要政治活动,尤其突出了皇家重要礼仪性活动.萧统在具体的选篇中,"贵古"同时并不"贱今",大量选录沈约、任昉等齐梁文人的作品,尤其是旨在宣扬萧衍政权合法性的文章,这与北朝文人无人入选形成反差.萧统旨在通过《文选》编撰,暗示在南北对立时代,南方政权才代表文化正统,文脉的传承亦在于南朝.

    萧统《文选》文化正统礼义内蕴

    齐文化人才思想的流风遗韵——以叔孙通"起礼乐"为中心的考察

    李连秀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文化人才思想的核心要素为"尊贤上功"的根本指导思想、"大人才观"的选拔标准与"终身树人"的培养思想.通过论证齐国对薛地的长期统治与薛地盛行的礼乐文化与任侠文化、叔孙通"稷嗣君"封号与稷下学风的渊源,可以发现齐文化在薛地长期处于主流地位并影响了身为薛人的叔孙通.通观叔孙通在为汉家"起礼乐"过程中对待人才的方式,本文认为其人才理念与齐文化人才思想基本一脉相承而又有新特征,具体表现为对"大人才观"选拔标准的细化与坚守.叔孙通躬身践行、重视时效的做法,不仅是齐文化"尊贤上功"人才思想的流风所及,也是以稷下学派为代表的、以"务为治"的中华文化精神与先秦士人品格的回响.

    齐文化人才思想尊贤上功叔孙通起礼乐稷嗣君

    广度·深度·难度:论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作家魏然森红色文艺创作为中心

    宋桂花周忠元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沂蒙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承载着沂蒙民众爱国爱党的革命历史,是传承沂蒙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临沂作家魏然森长期坚持沂蒙红色文艺创作,从小说到非虚构文学,再到记录片、京剧与红色主题舞台剧,借助多元体裁不断拓展沂蒙红色文化呈现的广度,通过人性挖掘表现沂蒙红色文化的深度.但同时也要辩证地审视其创作的局限性,如对性与暴力的描写一定程度上落入了消费历史的窠臼,女性形象塑造带有男权文化的倾向,这都突显了当前沂蒙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上的困境.因此作家要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以现代性的价值取向,激活革命历史题材当代审美的艺术空间,促进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魏然森沂蒙精神以人民为中心

    孟荀"人禽之辨"之异——兼论孟荀崇舜、尊禹之别

    宋立林杨清扬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禽之辨自孔子起便已经成为先秦儒家的重要课题,而孟子、荀子对此都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孟子以德性的内在于人,对人进行标识,对人与禽兽进行区分;荀子则认为人能通过礼义之"分"在三个层面的实践最终实现"义",完成人与禽兽的区分.而由此异切入,亦可明晰二者何以在推重圣王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侧重,二者崇舜、尊禹之异,实反映二者人性论之分野.

    孟子荀子人禽之辨圣王

    面向中文学习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融媒体知识库构建研究

    亢世勇王兴隆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记录、整理、研究新词语,编纂、出版新词语词典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而且具有社会学、文化学价值.近年来学界编辑出版新词语词典90 多部,发表研究论文900 多篇,出版研究专著20 多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适应中文教育、文化传承的需求,目前取得的成果还存在诸多不足,亟需开发现代汉语新词语融媒体知识库.应该收集整理新时代以来的新词语与新时期以来的新词语汇集在一起,形成大型的知识库.在此基础上,遴选一部分典型的新词语,整合相关资源,构建融媒体知识库,以满足全球中文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需要.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新词语融媒体知识库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