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竹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竹子学报
竹子学报

王树东

季刊

1000-6567

zhukan2004@163.com

0571-88869017 88869210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路310号

竹子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的竹子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一。服务于竹业和大众。立足学术理论前沿,面向生产实际,推动竹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和世界竹业科学技术水平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服务为源,诚信为本是我们的经营理念和永恒的追求。读者对象为:从事竹业研究的专家、学者,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竹业科技工作者,以及对竹子有兴趣的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竹炭配煤成型活性炭吸附性能研究

    李常利卢辛成许伟张燕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探究煤与生物质配比对制备成型活性炭的颗粒强度、表观密度、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以及孔隙结构等影响.[方法]该研究以竹炭配煤制备成型炭,经过水蒸气活化制备颗粒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TG)、氮气等温吸脱附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竹炭配煤成型活性炭的理化特性.[结果]竹炭引入会提高成型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降低成型活性炭强度、表观密度,影响成型活性炭的使用效果.[结论]当煤炭∶竹炭为1∶3时,吸附性能与强度指标均满足要求,此时活性炭碘吸附值以及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 934.7、165 mg·g-1,强度为 86.4%,达到饮用水国标规定,具有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竹活性炭配煤成型活性炭

    竹材纤维板甲醛释放量检出限评定研究

    黄伟惠何异莞樊振国黄仲华...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竹材人造板产品甲醛释放量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检测机构进行甲醛释放量检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HJ 168-2020 规定的空白偏差法,按照GB/T 17657-2022 中 1m3 气候箱法和干燥器法对竹材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方法检出限进行评定.[结果]1m3 气候箱法MDL为 0.013 mg·m-3(10 mm光程比色皿)和 0.006 mg·m-3(50 mm光程比色皿),干燥器法MDL为 0.035 mg·L-1(10 mm光程比色皿)和0.022 mg·L-1(50 mm光程比色皿);甲醛标液的精密度和正确度均符合要求,竹木纤维板实际检测值呈现良好的重复性.[结论]2 种方法检出限评定结果均满足预期要求;50 mm光程比色皿分析获得的检出限更低且竹木纤维板实测值结果符合预期要求,因此 50 mm光程比色皿更适用于低浓度甲醛释放量的竹材人造板检测分析与评定.

    竹材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气候箱法干燥器法检出限评定

    基于QFD/TRIZ/VE的竹木产品成本控制创新设计研究

    王静怡陈思宇李贤朱琼琼...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该文撰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竹木产品质量不达标、种类同质化、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在设计阶段实现竹木产品创新设计以及成本的事前控制.[方法]创新集成质量功能配置理论(QFD)、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以及价值工程理论(VE)的面向成本控制的竹木产品设计流程.[结果]构建QFD产品质量屋,将用户需求和影响成本因素转化为产品技术特性;运用TRIZ理论将负相关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并解决;结合VE理论,完成方案优化及成本评价,输出儿童竹木玩具设计方案.[结论]通过QFD、TRIZ、VE的集成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完成竹木产品的创新设计并实现竹木产品成本的事前控制.

    QFDTRIZVE成本控制竹木产品设计

    毛竹生笋糟渍保存条件优化研究

    杨杰曹碧凤郑美珠郑蓉...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索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笋糟渍保存方法,明确糟渍生笋保存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毛竹生笋保存的主要因素.试验设置浸渍时间、酒糟浓度、酒糟品系和存放时间 4 个因素,每个因素 3 个水平.对粗纤维、可溶性糖、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和含水率6 个代表笋品质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粗脂肪、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是毛竹生笋的主要评价指标,能够解释 88.08%的方差.影响毛竹生笋保存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存放时间>浸渍时间>酒糟品系>酒糟浓度,其中存放时间为主导因子,对生笋保存起决定性作用.[结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1 B3 C2 D3,即浸渍时间5 min、酒糟浓度60%、红糟酒糟和存放20 d.

    毛竹生笋保存正交试验主成分分析模糊分析

    退化雷竹新竹抽枝展叶的塑性变化特征

    汪舍平李余新何玉友陈双林...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退化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Prevernalis')林新竹抽枝展叶特性,揭示新竹枝—叶间的权衡关系及其环境适应对策,可为退化竹林科学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退化和正常生长的雷竹新竹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竹上、中和下部枝盘,测量每枝盘主枝和侧枝的枝长、基径、枝叶生物量及叶片数量、单叶面积、比叶面积等参数,并对枝、叶塑性进行方差分析和异速生长分析.[结果]与正常生长的雷竹相比,退化雷竹新竹叶长、叶宽、叶厚、单叶面积及单叶干重显著减小,枝、叶鲜重和干重、总叶面积、叶面积密度降幅达 1/3 以上,但出叶强度和比枝长显著增大;枝长、枝幅、枝纤细率及比叶面积、叶片数量、叶枝生物量比、叶面积比、叶数量密度等性状对竹林退化的响应不显著.雷竹新竹单叶干重与单叶面积以及枝干重与叶干重、叶面积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异速生长指数受竹林退化影响而减小.[结论]竹林退化严重影响雷竹新竹枝、叶的形态建成和抽枝展叶能力.退化雷竹新竹在资源利用上更趋向于数量生长,枝条展叶效率降低,体现出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反应.

    雷竹抽枝展叶异速生长权衡关系环境适应对策

    阔叶箬竹母竹和鞭段育苗效果分析

    范伟青石兴华黄明文蓝本宽...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母竹和鞭段育苗对育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探索阔叶箬竹有效的无性繁育技术,为阔叶箬竹推广应用提供优质种苗.[方法]以阔叶箬竹母竹移栽和鞭段移栽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母竹不同留枝节数(1、2、3、4、自然株)和不同鞭段长度(30、40、50 cm)繁育的存活率、新竹数量和基径粗度的差异.[结果]随着留枝节数的增多,母竹移栽存活率逐渐降低,3 节枝成活率 87.4%,4 节枝成活率 83%处于造林技术标准的临界点,但新竹数量和基径逐渐增大,3~4 个节枝新竹数量达2.5 株以上,新竹基径达0.87 cm以上.鞭段长度在30~50 cm之间新竹数量和基径粗度没有明显变化,成活率40、50 cm的明显高于30 cm的.[结论]采用留养 3~4 个节枝的母竹和长度为40~50 cm的鞭段进行阔叶箬竹无性繁育均可以取得较好的育苗效果.

    阔叶箬竹母竹移栽鞭段移栽成活率新竹数量新竹基径

    金佛山方竹2个种源1年生实生苗生长的比较研究

    方水元凡美玲张勤徐若琪...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造林存活率,减小造林成本,通过对比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2 个种源实生苗生长差异,选择优良的实生苗上山造林.[方法]该研究选择贵州省桐梓县箐坝、黄莲2 个种源的种子进行育苗,对金佛山方竹2 个种源 1 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 个种源 1 年生实生苗各指标随时间呈正比例上升,由于气温影响,各生长指标在冬季生长量均较小,箐坝种源实生苗最大株高和地径2 个指标均优于黄莲种源实生苗,但分蘖数和叶片数 2 个指标表现为黄莲种源优于箐坝种源实生苗.[结论]通过聚类分析,选择最大株高、地径和分蘖数3 个指标作为 1 年生方竹实生苗对比指标,将实生苗划分为4 个等级,Ⅰ级(优)、Ⅱ级(良)、Ⅲ级(中)和Ⅳ级(差),以期为方竹的育苗及引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金佛山方竹实生苗比较研究

    苦竹扩张茶园过程中茶树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变化特征

    应益山凡莉莉陈双林郭子武...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分布区,茶树(Camellia sinensis)园中苦竹扩张现象普遍,揭示茶树叶形态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对苦竹扩张后异质生境的响应特征,可为茶园生态系统中苦竹扩张控制和可持续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分析苦竹—茶树混交林界面区(MA)、混交林中心区(TB)和茶树纯林区(TF)3 个样地中茶树叶形态性状,采用标准主轴回归分析解析茶树叶形态因子及其异速生长关系随苦竹扩张的变化规律.[结果](1)在苦竹扩张过程中,茶树叶长(LL)、叶宽(LW)、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宽波动不对称性值(AF(LW))和叶面积波动不对称性值(AF(LA))逐渐减小,均在MA样地表现最高值;茶树叶厚(LT)逐渐增大,在TF样地表现最高值.(2)在TB样地中,LL—LW和SLA—LA呈异速生长关系,且截距最小,而在MA与TF样地中LL—LW和SLA—LA相对生长关系无显著变化;LA—LL和LA—LW在3 个样地间存在共同斜率,均显著小于 1.00,呈异速生长关系,其截距沿苦竹向茶园扩张方向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各样地间差异显著.[结论]苦竹扩张导致茶树主要叶形态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发生改变.在苦竹扩张过程中,茶树叶片变小、变厚,在混交林界面区变化显著,但在混交林中心区LL、LW和LA对竹林扩张的响应更为敏感.

    茶树苦竹扩张界面叶片性状异速生长关系

    浙江省竹产业振兴共富新路径探究

    郭仁聪邵小波吴再兴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产业是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拥有技术、文化和自然上的优势.竹材的产业价值主要来自于其特有的材质特点,以及用途的多样性,不仅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家具、手工艺品等,也可以生产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如活性炭、能源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然而,竹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平衡,仍面临产业链不健全、市场价值不高等诸多问题.浙江省农村区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针对浙江省竹产业振兴共富新路径中在发展新理念、整合资源、创新竹产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各方共同努力,探索竹产业新的发展路径,推进竹产业振兴.

    竹产业共同富裕产业振兴共富新路径

    竹设计建造类竞赛对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多维价值辨析

    寿云蕾郑朝烨曹佳妮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探寻具有绿色低碳属性又兼具良好艺术表现特性的建筑载体与形式,竹建筑首当其冲.围绕竹建筑设计与建造的竞赛也应运而生,如何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创造表现能力,使竹建筑展现出"传统与当代结合的生命力",从中总结探索出对建筑学人才培养有益的培养模式.该文系统梳理古今竹子在建造领域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深度剖析竹设计建造类竞赛与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互动,通过对高校参与竹设计建造类竞赛的研究分析,进而论证对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育人意义.竹设计建造类竞赛对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育人体系、行业生态迭代具有多维态的增效价值.该研究总结了建筑学专业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实践成效,提出构建多维度的多方联合育人模式,以期通过竹设计建造类竞赛牵引推进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竹建筑竹设计与建造类竞赛建筑学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