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前期的酝酿与自治的训练,加上官方管控乏力,五四运动后大学学生自治会的权力过度膨胀,呈现出自由无序的发展特征.学生自治会的顾"自"而忘"治",不仅引起学校当局的反感,更不为政府所认同.在面临外部压力的同时,学生自治会内部治理不善也困扰着自身的维系与发展.学校市作为当时美国学校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养成健全人格和发展共和精神的一种"政治拟构",在民初传入我国.作为一种可能的改造方案,学校市被官方和学生自治会所共同关注.虽然学校市最终未能在大学普遍试行,但有限的"经验"和改造的"设计"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学生自治会制度化与法治化建设的有效资源和行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