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沿淮稻茬麦区小麦的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

沿淮稻茬麦区小麦的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

扫码查看
为给沿淮稻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及品种育种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选取沿淮麦区6个高产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用三次多项式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不同小麦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安农大1216的产量最高,为8 598.77 kg·hm-2,烟农19最低,产量为6 031.07 kg·hm-2;籽粒灌浆过程中安农大1216粒重最高,成熟期千粒重达到51.4 g,郑麦9023的千粒重最低,为47.78 g;各个品种间灌浆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因品种不同,灌浆参数也有所不同,但"R2"均达到0.99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理论最大粒重(W)显著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V)、最大灌浆速率(Vmax)、有效灌浆持续期平均灌浆速率(Vs)、有效灌浆持续期粒重增加值(Ws)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可见筛选的W、V、Vmax、Vs、Ws和T等灌浆参数值较高的小麦品种在该地区种植有利于提高小麦千粒重,增加产量.此外,必须考虑到小麦品种、高效栽培方式、管理手段和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才会最大可能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Wheat yield and grain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in rice-wheat double cropping area along the Huaihe River

姜沣益、王犇、任开明、李哲、黄正来、张文静、马尚宇、樊永惠

展开 >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沿淮稻茬麦区 小麦 灌浆特性 相关性分析 产量

202003a06020014

202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
影响因子:0.412
ISSN:1672-352X
年,卷(期):2022.49(3)
  • 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