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宛晓春

双月刊

1672-352X

ahnydxxb@163.com

0551-5786705,5786369

230036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信所)、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现被6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它们分别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文摘》(CS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和国际农业文献检索(AGRIS International),同时被国内万方、同方、《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农业文摘》等十几家数据库及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表达ZmbHLH167基因正向调控玉米籽粒的淀粉合成

    舒建国陈逸蓉陈龙武健东...
    907-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从玉米中克隆调控淀粉合成的相关基因ZmbHLH167,分析其分子特征并研究其调控玉米籽粒淀粉合成的生物学功能.以玉米KN5585为供试材料,克隆ZmbHLH167全长序列并通过对ZmbHLH167的组织表达、亚细胞定位和酵母转录活性等特征分析、结合ZmbHLH167基因过表达玉米植株籽粒形态、籽粒成分分析,明确ZmbHLH167在籽粒发育和淀粉合成中的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ZmbHLH167调控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显示ZmbHLH167基因在胚乳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ZmbHLH167是一个核定位蛋白;转录自激活活性检测表明,ZmbHLH167在酵母中并不具备转录自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ZmbHLH167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发挥作用.农艺性状分析和籽粒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ZmbHLH167能够正向调控玉米籽粒的长、宽、百粒重以及籽粒中淀粉含量,对籽粒中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变化有负向调节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籽粒的ZmGBSSI、ZmGBSSIIa、ZmGBSSIIb、ZmISAI、ZmISAII和ZmISAIII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在授粉后15d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ZmbHLH167能够正向调节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转录因子ZmbHLH167对提高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玉米淀粉合成转录调控ZmbHLH167胚乳

    毛梾叶片营养成分与利用前景分析

    金雅琴李海玲史莹张谦...
    914-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毛梾叶中主要营养物质成分,评价其利用价值,为毛梾叶资源的多用途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测定毛株叶片中主要营养物质组成及含量,分析氨基酸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氨基酸分(AAS)、化学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并与常见饲料植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毛株叶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干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4.73、2.04、4.10和28.10 g·100 g-1;17种常见的氨基酸种类均被检出,总氨基酸质量分数(T)为36.49 g·100 g-1,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E)为14.25 g·100 g-1,E/T为39.05.按照FAO/WHO模式、全鸡蛋模式和美国模式计算的EAAI分别为86.58、75.96和90.40.毛梾叶中K、Ca、Mg、P和Na含量丰富,其中以Ca质量分数最高,为36 049.25 mg·kg-1,Mg、K、P和Na质量分数分别为7 004.52、15 458.02、2 003.48和1 754.39 mg·kg-1,Cu和Zn的含量低,分别为5.47和13.64 mg·kg-1.毛株叶营养成分丰富,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接近良好蛋白源的质量标准,具备动物饲料开发的潜力.

    毛株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元素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刊发我校叶冬冬教授团队在生物质领域研究成果

    919页

    5个汉麻品种花和叶的香气成分研究

    练冬梅姚运法李洲吴松海...
    920-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汉麻品种花和叶的香气成分,以同一栽培条件下的5个品种('brosom'、'cherry'、'hemp7'、'寒麻'和'中纤1号')雌株盛花期为材料,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个品种花香及叶香成分各具特色.5个品种在相对含量0.1%以上的花香物质共检测出43种,'brosom'花香成分30种,'cherry'7种,'hemp7'28种,'寒麻'25种,'中纤1号'19种.单萜类物质为花的绝对优势成分,'cherry'花单萜类相对含量最高(98.15%),'brosom'花倍半萜含量最高(27.51%),其中α-蒎烯是'cherry'、'寒麻'和'中纤1号'绝对优势成分.5个品种共检测出51种叶香物质,'brosom'叶香成分33种,'cherry'19种,'hemp7'31种,'寒麻'26种,'中纤1号'31种,'brosom'叶中倍半萜含量(59.24%)和醇类含量(11.03%)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cherry'叶中单萜类含量(84.91%)和酯类含量(8.6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通过相似性和聚类分析,'寒麻'花香与'中纤1号'花香相似率最高(0.995),'brosom'香气成分组成最为独特,单独一类.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石竹烯和β-金合欢烯在5个品种花、叶中的差异表达,丰富了汉麻花和叶在香气成分方面的基础知识.

    汉麻叶片香气成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不同赏食两用百合营养价值分析及其种苗快繁体系的优化

    庞晓静马晨晨王贞红王磊...
    929-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5种不同颜色的赏食两用百合(白色、黄色、橙黄色、紫红色和黄红复色)为材料,分析了供试材料田间表型及鳞茎中营养成分的差异,优化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田间表型分析表明,除花色不同外,供试百合品种株高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白色百合植株最高,黄红复色百合植株最矮.从功能性成分上看,橙黄色百合营养价值极具特色,其多糖、总酚酸和总皂苷含量在测定品种中最高,含量分别达50.47、11.56和2.83mg·g-1;黄红复色百合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潜力,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10 mg·g-1.通过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确定了百合鳞茎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为5%次氯酸钠消毒10 min;百合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为1.0mg·L-1 6-BA和0.2 mg·L-1 NAA;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为2.0 mg·L-1 6-BA和1.0 mg·L-1 NAA;百合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浓度0.3 mg·L-1 IBA和0.5 mg·L-1 NAA的MS培养基.研究结果为赏食两用百合健康价值挖掘及种苗扩繁、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百合赏食两用营养成分种苗快繁

    油茶副产物中多酚、黄酮含量及其活性研究

    香李琳陈俊樊洪泓孙传伯...
    936-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六安当地"大别山一号"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溶剂(纯水、50%乙醇和95%乙醇)超声提取油茶不同部位(叶、壳和饼),测定各提取物的多酚和黄酮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ORAC抗氧化能力指数来评价抗氧化活性,并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细胞增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油茶叶多酚和黄酮含量均高于油茶饼和油茶壳,其中50%乙醇提取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37.24±1.94)和(189.23±1.12)mg·g-1;油茶叶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28.10±0.46)μg·mL-1,ORAC抗氧化能力指数为(2 651.54±112.41)μmol·g-1,酪氨酸酶抑制率的 IC50 为(140.20±0.95)µg·mL-1.

    油茶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细胞增殖

    板栗'燕山早丰'种实腐烂病致病菌及致病性探究

    周爽闾星刘昊柟汪慧华...
    94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重要板栗品种'燕山早丰'常年受到复合型种实腐烂病的危害,而其病原组成和致病性至今不清.通过科赫法则,采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结合形态学特征,分离鉴定了病原菌,并对病菌分生孢子、板栗内生菌致病性及温度对致病性的影响做了测定.结果表明,'燕山早丰'种实腐烂病的病原菌分布在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间座壳属(Diaporthe)、镰刀菌属(Fusarium)、单端孢属(Trichothec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及毛二孢属(Lasiodiplodia)中,而以葡萄座腔菌(B.dothidea)、桂冠间座壳菌(Diaporthe nobilis)和毛二孢为主要致病种类.低温能显著影响病菌的致病性并减少致病菌种类,病菌分生孢子具致病性,'燕山早丰'种仁的内生真菌间座壳菌和链格孢菌的菌株可表现致病性.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一种板栗品种种实腐烂病的病原结构及其致病性,为针对性地探索和建立有效防治策略和技术奠定了基础.

    板栗'燕山早丰'种实腐烂病病菌鉴定

    《Plant Physiology》刊发我校孙俊课题组枣疯病研究新进展

    954页

    燕麦镰刀菌HY-041除草机理的初步研究

    朱海霞张乐程亮程海洋...
    95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HY-041侵染野燕麦(Avena fatua L.)的作用机理,探究HY-041菌株对野燕麦(A.fatua L.)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将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开发成生物除草剂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电镜扫描技术观察生防菌株HY-041对野燕麦的侵染过程,并通过对接种HY-041菌株的野燕麦植株内MDA、SOD、CAT、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明确HY-041防除野燕麦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HY-041菌株接种于野燕麦植株后,杂草植株内的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过氧化保护酶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于接种后第6天开始降解可溶性蛋白,降低植物抗氧化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Y-041菌株的菌丝通过气孔侵入叶片组织,并在组织中寄生繁殖产孢,逐渐破坏组织,同时叶片表面开始失绿并伴随着病斑的形成,最终导致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通过电镜扫描明确了燕麦镰刀菌HY-041对野燕麦的侵染过程,并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明确了菌株HY-041对野燕麦生长的抑制途径,为燕麦镰刀菌在生物除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燕麦镰刀菌野燕麦电镜扫描生理生化指标除草机理

    3种改性剂对大白藤的增强改性研究

    汪佑宏李子严杨明亮季毕超...
    96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棕榈藤材的物理力学性质,选择大白藤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锡铋镉铅合金(SBCPA)和糠醇(FA)作为改性剂,采取改性试剂种类、浸渍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通过预试验发现,试件浸渍MMA、FA和SBCPA的最大浸渍量分别可达到35%、70%和20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性处理的大白藤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顺纹抗压强度(USCPG)、顺纹抗剪强度(SSPG)和基本密度(BD)分别增加了 8.3%~64.2%、28.0%~107.6%、30.5%~94.4%、3.8%~32.1%和 32.1%~220.7%,体积全干干缩率(VSOD)下降了 19.6%~75.4%.综合多因素确定最佳工艺为:改性试剂为锡铋镉铅合金,浸渍量为195%,处理温度是105 ℃,处理时间是2 h.按此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得出改性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基本密度分别为4 350 MPa、181.2 MPa、77.8 MPa、12.3 MPa 和 1.612g·cm-3,较素材依次增加了 46.9%、102.9%、60.2%、12.2%和221.1%;体积全干干缩率为7.3%,较素材下降了 27.0%.此外,改性材的电导率(EC)、极限氧指数(LOI)也分别由0 S·m-1和27.7%增大至0.904 S·m-1和29.9%.经锡铋镉铅合金改性处理后,大白藤的基本密度、主要力学强度均显著提升,干缩性明显降低,导电性和阻燃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大白藤甲基丙烯酸甲酯糠醇锡铋镉铅合金改性物理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