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贺州荸荠秆枯病病原鉴定及其侵染过程

贺州荸荠秆枯病病原鉴定及其侵染过程

扫码查看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h至7d菌丝形成;接种8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Identification and Infection Analysis of Stem Blight Pathogen of Chinese Water Chestnut in Hezhou

黄伟华、颜梅新

展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荸荠 秆枯病 Cylindrosporiumeleocharidis 孢子萌发 侵染过程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桂科AA172040262016GXNSFAA380195桂农科2016YM202018JZ37

2020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影响因子:0.413
ISSN:0517-6611
年,卷(期):2020.48(3)
  •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