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基于地区性耕地资源主要农作物碳汇能力测算的实操方法——以安徽省为例

    梁俊彭晓雪张红梅刘王兵...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模型估算法系数缺乏特定地区适应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区性耕地资源主要农作物碳汇能力测算的实操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直接测量农作物完整植株来测算碳吸收量,以便更好地计算具体区域耕地资源的碳汇能力,也为耕地资源碳汇能力的评估提供更加适合当地特点的实测数值依据。将提出的实测法在安徽省进行应用,通过与估算法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具体地区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优化制作符合当地耕地资源特点的碳汇手册。

    耕地资源碳汇能力测算地区性实操方法安徽省

    我国几种油茶植物染色体研究进展

    韦开萍蒙进芳郭晓春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油茶植物新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迫在眉睫。通过整理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五柱滇山茶(Camellia yunnanensis)、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怒江红山茶(Camellia saluenensis)、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asa)、长尾红山茶(Camellia longicaudata。)11种中国现有作为油料资源人工栽培利用或有较大利用前景的油茶物种染色体核型分析资料,从染色体倍性与核型方面叙述几种油茶物种染色体核型研究情况,为油茶杂交育种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油茶染色体核型

    水产养殖池塘蓝藻水华的危害及生物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王启富王龙燕闵文武
    13-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藻水华是池塘养殖生产中常见且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破坏池塘水环境还对养殖动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水产品质量同时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有效进行蓝藻水华的综合防控,保障养殖生产和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成为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生物防控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控制蓝藻暴发并利用其初级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池塘蓝藻水华产生原因、危害及生物调控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特点,是当前防治蓝藻水华最有效的途径。未来需进一步拓展生物防治蓝藻水华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为水产养殖池塘蓝藻水华的综合防控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蓝藻水华富营养化生物防治

    优质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软华优197选育及应用

    程雄张晶晶陈雄辉张泽民...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华优197是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感温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202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西桂南、桂中地区种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杂交水稻软华优197优质选育

    增密增肥对雨养旱作春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尹文旭刘晨白雪冬赵海超...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冀西北雨养区春玉米单产提升技术,试验设置春玉米增密增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以当地种植模式为对照,监测春玉米农艺性状、穗部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增密增肥处理增加了春玉米植株的秃尖率,降低了千粒重及穗粒数,较CK显著增产5。3%;单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春玉米植株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了秃尖率,较CK显著增产10。4%。2个处理的千粒重、产量与对照间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增加密度、增施有机肥能提升雨养旱作区春玉米产量。

    雨养区春玉米种植密度有机肥产量

    水旱兼用绿豆新品种汾绿豆5号选育研究

    王彩萍侯小峰王宏伟宋瑞军...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豆以耐旱、耐瘠薄著称,是世界上有名的耐旱、耐瘠薄作物。国内大部分绿豆在瘠薄地、山旱地种植,逆境环境下选育出的绿豆品种在肥水较好种植地表现出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较弱、花荚期落花落荚严重,导致经济产量较差的现象发生。为选育出水旱兼用的绿豆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杂豆课题组对已有的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鉴定,筛选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资源用于新组合配置。2010年,以河北粮油所育成的绿豆新品种冀绿10号为母本、以吉林省的绿豆种质资源驯化后的黑又亮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水旱穿梭逐代定向选育F4 代出圃,选育而成的高产、抗逆、水旱兼用的绿豆新品种汾绿豆5号。2021 年8 月通过山西省品审委认定,该品种适宜在山西(及同纬度地区)各地春播和中南部夏播。

    绿豆水旱穿梭汾绿豆5号新品种选育

    国审大豆新品种菏豆39的亲本系谱·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王俊涛张中起刘艳梁邦平...
    29-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解析和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菏豆39,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利用系谱分析、显著性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比例和适应度等方法,对菏豆39的亲本系谱、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菏豆39 的遗传背景丰富,丰产性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该品种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和东部、江苏和安徽2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菏豆39亲本系谱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河南省优质谷子品种抗旱鉴定与筛选

    秦家范刘瑞芳李小艳刘忠玲...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定了23份河南省优质谷子品种抗旱性,为河南省谷子种质创新和抗旱谷子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基于全自动干旱棚内谷子全生育期水分胁迫以及露地非水分胁迫试验,对谷子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收获后小区脱粒称重。根据谷子产量抗旱指数和性状的抗旱系数,综合评价谷子品种的抗旱性。结果显示,DI值 0。612~1。305,其中抗旱极强(HR,抗旱指数1。305)品种1 个,为豫谷47;抗旱强(R,抗旱指数1。000~1。179)的品种有11个,分别是郑22C1-3、安20N-3024、洛谷8号、精善20T-1129、洛优6158、洛谷7 号、安22-GW8389、T2016、郑21Z3976、郑22C17、豫谷18号;抗旱中等(MR,抗旱指数0。803~0。884)的品种有6个;抗旱弱(S,抗旱指数0。612~0。787)的品种有5个。

    谷子抗旱性抗旱系数抗旱指数

    2个宣州太子参新品种特征特性研究

    程铭恩巩梦梦姚颖李若清...
    38-4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选育的2个太子参品种"宣参2号""宣参3号"在宣城地区自然和土壤环境下的种植情况及性状优势表现,以"宣参 1号"为对照,进行2个太子参新品种及野生太子参田间比较试验,比较新品种在出苗、倒苗情况、分枝数、叶长、茎叶宽、叶形、叶色等植物学性状,单株块根数、块根长、块根粗等考种指标,及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差异,对2 个新品种在田间的综合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个太子参新品种生长强健,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耐高温性强,生长中后期叶斑病、病毒病发病少,丰产性好,"宣参2号"比CK增产82。58%,药材折干率为31%;"宣参3号"增产幅度为14。27%,药材折干率为33%;2个新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宣州区种植,同时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太子参品种特征特性宣参2号宣参3号

    不同时间撤膜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陆信娟刘灿玉陈增杰樊继德...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徐蒜6号"为材料,设置不覆膜(T1)、2月21日撤膜(T2)、3月6日撤膜(T3)、3月21 日撤膜(T4)、4 月5 日撤膜(T5)、4月20日撤膜(T6)、全生育期不撤膜(T7)7个处理,研究其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的覆膜处理均可促进大蒜生长,其中4月5日撤膜处理大蒜干重、鲜重、根系活力、叶片色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均最高;大蒜的鳞茎横径、单头鳞茎重、一级鳞茎比例及鳞茎产量均以 4月5日撤膜(T5)最高;表明4月5日撤膜有利于促进大蒜生长,形成高产。

    大蒜撤膜农艺性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