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湖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以荆州市沙市区为例

长湖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以荆州市沙市区为例

扫码查看
为明确长湖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了解高风险种植模式,以荆州市沙市区为例,采用流失系数法和遥感数据分析相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乡镇农场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总流失量分别为539023、19850 kg,其中岑河镇最高,分别占沙市区氮、磷流失总量的45%、43%;沙市农场氮流失强度最高,立新乡磷流失强度最高.全区当季施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的28%、23%.15种种植模式中,氮、磷流失最大的模式分别为平地-旱地-大田、平地-水田,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的44%、46%.3种坡度中,平地的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最大,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的91%、89%,陡坡地最小.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的49%、36%,水田分别占农田氮、磷流失总量的44%、53%.沙市农场和立新乡分别是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平地-旱地-大田、平地-水田分别是氮、磷流失高风险种植模式.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from Farmland Surface Runoff in Changhu Lake Basin—A Case Study in Shacheng District,Jingzhou City

杨思雨、谌婕妤、焦雪敏、王文荟、尹述政、许峰、黄运新

展开 >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农田地表径流 种植模式 空间分布 遥感数据 氮磷流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670543

2020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影响因子:0.413
ISSN:0517-6611
年,卷(期):2020.48(4)
  • 1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