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栽培模式对红米稻万红151群体特征的影响

栽培模式对红米稻万红151群体特征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研究万红151不同栽培模式的群体特征,为特种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播期、每穴移栽谷苗数和移栽密度3个影响因素,研究各处理对群体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重庆市万州区的特种稻高产的栽培模式.[结果]产量与有效穗高度相关,受播种期、移栽谷苗数和移栽密度3因素共同影响,其影响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栽插密度、栽插谷苗数、播种期.千粒重受播期影响较大,达显著水平;结实率与移栽密度、有效穗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着粒数受到影响较小,均不显著;有效穗与移栽密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群体平均株高受播种期和移栽谷苗数影响,推迟播种期和减少移栽谷苗数则群体平均株高变高;穗长随着播期推迟而变短,但变化不大;穗粒数随移栽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生育进程只受播种期影响,播种期越靠后影响越大.不同处理株型、叶姿、叶色等农艺性状无明显区别.[结论]在重庆市万州区种植红米稻,适时早播、提高栽插密度和增加移栽谷苗数是达到高产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
Effects of Cultivation Modes 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Variety Wanhong 151

黄成志、雷树凡、吕直文、刘忠贤

展开 >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 404155

特种稻 栽培模式 群体特征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cstC2016shms-ztzx0032

2020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影响因子:0.413
ISSN:0517-6611
年,卷(期):2020.48(7)
  •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