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贵阳边界层上空大气逆温特征

基于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的贵阳边界层上空大气逆温特征

扫码查看
利用贵阳L波段探空雷达建站以来2003—2017年探测资料,对贵阳大气边界层上空高度大于1500 m逆温和强逆温的温差、频率、厚度、强度和底高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高空逆温层温差集中在1.0~5.0℃,占比高达90%以上.在大约16500 m以下的高空大气层内,逆温频率呈现"两峰一谷"的特点.平均厚度07:00、19:00分别为263、282 m,且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07:00、19:00逆温平均强度分别为0.76~2.38和0.75~2.11℃/100 m.在高空逆温区前半区间即(1500,8500]m 2个时次逆温平均强度均大于1.0℃/100 m,在此区间上呈现两低中高的单峰分布.从时间分布看,高空逆温2个时次年均频率约超过60%.冬季高空逆温频率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少.2个观测时次均大于20 d的月份出现在冬春季节.高空强逆温相对于高空逆温次数少,07:00、19:00年平均天数分别为4.93和4 d,多出现在500 hPa附近.这类逆温仍然是冬季比夏季多,厚度很薄,温差却极大.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Inversion over Guiyang Boundary Layer Based on L-band High Altitude Detection System

闵昌红、黄世芹、吴丹、吴世美、吴有恒、龙思朝、李立平

展开 >

贵州省贵阳市气象局,贵州贵阳550001

贵州省乌当区气象局,贵州乌当550018

贵州省花溪区气象局,贵州花溪550025

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 边界层 高空逆温 特征

贵阳市气象局气象科技基金

KF201904号

2020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影响因子:0.413
ISSN:0517-6611
年,卷(期):2020.48(10)
  •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