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不同地类造林对闽楠幼林的影响,分别对造林1~7年不同地类闽楠幼林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地径生长和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第7年各造林地类型的保存率,A地类只有74.6%,D地类89.3%,其余在90.0%以上,裸地对闽楠造林保存率的影响很大;造林第7年各地类平均高生长表现为B>F>E>C>D>A,林下环境更适合闽楠幼树的高生长;造林第7年各地类平均地径生长表现为F>E>D>C>B>A,说明既有一定庇荫环境,又有合理空间的环境更有利于闽楠地径的生长;造林第7年,E地类平均冠幅最大,F地类次之,B地类最小,说明过阴的林下环境不利于闽楠幼树冠幅的生长.综合来看,F地类无论高生长、地径生长、冠幅都表现良好,该地类是黔东南地区营造闽楠优先选择的造林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