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边黄小灰蝶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及年生活史研究

红边黄小灰蝶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及年生活史研究

扫码查看
2019—2020年在贵州省荞麦主产区的5个点对荞麦上红边黄小灰蝶的危害特征、生活史进行了调查,并在实验室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其形态特征及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红边黄小灰蝶在矮金荞上较为常见,其次是多年生苦荞,甜荞、苦荞、米苦荞偶有发生.在贵阳的生活史从每年5月上旬至7月出现第一代,第二代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出现在7月上旬至9月中旬,第四代出现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五代越冬期出现在9月上旬,10月下旬蛹开始进入越冬期;在六盘水和毕节为每年6月上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一代,第二代发生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出现在8月上旬、9月下旬蛹开始进入越冬期.在海拔1300 m左右,1年种植2季荞麦地区,1年发生4~5代;在海拔2300 m左右,1年种植1季荞麦地区,1年发生2~3代.卵、幼虫、蛹的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成虫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延长,30℃为最佳发育温度,分别为2.50、14.02、8.00、29.50 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al Duration and Annual Life History of 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1908

张晓娜、吴煜、彭雪、陈庆富

展开 >

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1

红边黄小灰蝶 发育历期 生活史调查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11904/0517052黔教合KY字[2020]246GARS-08-A5

2022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影响因子:0.413
ISSN:0517-6611
年,卷(期):2022.50(15)
  •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