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塔额盆地红花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种植密度,为塔额盆地红花种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密度梯度试验,3次重复,12个小区,小区净面积14 m2,走道50 cm;设置4个密度处理:M1(400020株/hm2)处理,株行距(25+10)cm;M2(333350株/hm2)处理,株行距(30+10)cm;M3(250770株/hm2)处理,株行距(40+10)cm;M4(200910株/hm2)处理,株行距(50+10)cm.[结果]不同密度水平显著影响花丝及籽粒产量,均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M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272.25、2295.9 kg/hm2,且明显高于其他密度处理,4个处理产量均表现为M2>M1>M3>M4.说明适宜的密度可以获得最优的花丝及籽粒产量;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存在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在2.94%~53.04%,其中二级分枝变异系数最大为53.04%,分枝高变异系数为25.64%,单株果球数变异系数为11.34%;一级分枝和单株果球数趋势相同,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以M2处理最大,分别为10.0和12.8个;红花的鲜重和干重在各处理间均表现随着密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且以开花期各处理红花鲜重、干物质达到峰值.[结论]塔额盆地红花种植的最佳密度处理为M2,花丝和籽粒产量达到最优,分别为272.25、2295.9 kg/hm2.产量构成因子一级分枝和单株果球数表现最优,分别为10.0和12.8个.综上得出最优密度处理为M2(333350株/hm2),能转化为较好的经济效益,更适宜塔额盆地红花种植的推广,为塔额盆地红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