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克里斯蒂娃的文化反抗:"体验"——论《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克里斯蒂娃的文化反抗:"体验"——论《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扫码查看
克里斯蒂娃力图在弗洛伊德的语言模式中,揭示在主体的意义生成过程中存在着"性欲和思想并存"的可能性,继承了反抗理性传统的"非理性"思想,一反将弗洛伊德的理论简单归结为"泛性论"的流俗观点.在克里斯蒂娃对弗洛伊德的重读中,"言语联想"的不断回归、重置是对时间的一种反抗.以此理论为基础,克里斯蒂娃深入分析了阿拉贡"范畴的违反"、萨特关于自我对他者和存在的否定、罗兰•巴特文本中能指的无限生成这三种写作方式.贯穿其中的是对线性时间逻辑的反抗.在批评实践和理论对话中,克里斯蒂娃秉持反本质主义的态度,意在消解女性主义理论发展中存在的二元对立思想,使得主体在动态意指过程中不断生成,代表了女性主义的新思路.
Kriteva's Cultural Revolt:"Experience"——On The Sense and Non-sense of Revolt

甘秋莉

展开 >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语言 非理性 线性时间 意义生成

2021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0.171
ISSN:1674-0092
年,卷(期):2021.33(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