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三个着力点

    宫敏燕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明确教学的目标指向,有效地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原理"课,是"原理"课教学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遵循一定的方法路径,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有机地融入"原理"课导论及其他七个篇章,对打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融入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肌理与实践路径探赜

    毛子琛
    6-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唯物史观视角,生产力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依据,也是推动个体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动力。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新质生产力通过扩容、提质、优化分配机制,有效"烘焙"并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的"蛋糕"。新质生产力以先进生产力为质态,有利于做大"蛋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有利于做优"蛋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改进分配机制,有利于分好"蛋糕"。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途中,须正视当前存在的科技发展不均衡、人的片面发展、人才滞后等问题,多管齐下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协同效应:一是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确保科技进步的果实惠及全民,巩固共同富裕的价值基础;二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拓宽精神文化疆域,丰富共同富裕的内涵;三是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培养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汇聚推动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

    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内在肌理实践路径

    关于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章道德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国内学者围绕马克思生产关系范畴的定位、内涵、形成等展开了争论,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国外学者从交往、消费、结构、空间等各种不同的视角对以生产关系范畴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建和替代。国内外学者关于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关系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诠释。这些需要我们结合马克思的文本和理论逻辑去重新思考。

    马克思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重要论述的四维审视

    刘焕申海茹
    20-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根本。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理论维度、执政能力维度四个维度出发认识和理解道路自信,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历史,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源于实践,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源于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源于执政党自身的优秀基因,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

    中国共产党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维度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育路径

    付敏李美艳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人才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致富带头人可以发挥榜样力量,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助力。当前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育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人才流失严重、社会认知度低、财政支持不足、产业单一等。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亟需建构农村致富带头人有效培育机制的实现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农村先富带动后富的"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为全面推进全民富裕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

    共同富裕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培育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康市撂荒地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刘全玉
    36-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对耕地利用更加科学化。针对农村撂荒地治理中"二次撂荒"增多现象,调查了安康市耕地撂荒原因、特点及治理现状,从如何减少耕地撂荒、巩固撂荒地治理成果、促进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探讨撂荒地整治的长效策略,以期为分类推进撂荒地治理提供思路。

    乡村振兴撂荒地山区利用策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明代土司征调中的角色扮演——以"保靖土司"为个案

    汪益民吴悦绮覃延鑫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司制度形成于元代,发展完备于明代。明中后期,由于国力衰弱和时局动荡,开始频繁征调土司。保靖土司就被中央王朝频繁调离出土司地区,参与明朝各种性质的军事战争。在军事征调中,保靖土司彰显出超强的军事实力和对中央政府深刻的政治认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中华民族由"自在"共同体向"自觉"共同体转变,加速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代土司军事征调保靖土司

    《管子》成书时代初探——从军事、经济视角谈起

    王博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子》一书是先秦诸子中的巨帙,也是一部极为庞杂难读的书。通过分析《管子》书中部分篇章记载的军力规模与车徒编制数额可以得出其有关军制的内容当取材于春秋初期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两个时段。通过将《管子》一书记载的经济思想与其他学派的经济思想进行对比,提出其最终成书年代不早于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的观点。

    管子军制经济

    裴松之《三国志注》献疑五则

    张寅潇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陈寿所撰《三国志》的基础上做了补阙、备异、惩妄、论辩等大量工作,使《三国志》更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点校精当,考证严谨,向来被作为学界通行本用以研究,但该书在句读、文字等方面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现以1982年修订本《三国志》为底本,将裴注五则疑误之处胪列于下,以供读者和整理者借鉴。

    《三国志》裴松之诸葛亮三国

    民国时期北京城南游艺园与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1915-1935)

    王学斌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北京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热衷于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城南游艺园作为民国初期在北京皇家传统建筑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新型公共娱乐空间,为北京市民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消费场所。不同市民阶层在此消费过程中,既感受着社会进步与北京时局的不断变化,也体会到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民国时期北京城南游艺园的兴起与衰落,是北京城市社会变迁的缩影。

    城南游艺园民国时期北京休闲娱乐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