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树莓极细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树莓极细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扫码查看
从贵州省贵阳市树莓园的受害树莓叶片分离出致病菌S1,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病原菌S1为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研究树莓极细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由该致病菌所引起的树莓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病原菌S1于25℃的恒温环境中生长最好,15℃时产孢量最高;最适生长pH为11,最适产孢pH为7;在24 h持续黑暗的环境中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高的光照条件为半光照;碳源分别为淀粉和乳糖时生长最好和产孢量最高;以牛肉膏为氮源时生长最好,添加酵母粉时产孢量最多;在树莓煎叶培养基中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多的培养基是PDA.
Identification of Alternaria tenuissima Pathogen of Raspberry Leaf Blotch and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尚晓静、罗妮星、张富美、侯瑞

展开 >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树莓 叶斑病 极细链格孢菌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贵州省科技计划黔科合平台人才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黔科合支撑[2017]2567[2018]578131801688

2021

北方园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园艺学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中心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06
ISSN:1001-0009
年,卷(期):2021.(16)
  • 8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