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胚珠诱导培育的非洲菊双单倍体花序遗传表现

    单芹丽杨春梅吴丽芳吴旻...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非洲菊品种及其胚珠诱导培育的双单倍体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完全随机排列方法,对开花植株的花色、花序类型和花心颜色进行观测,解析非洲菊的花序遗传表现,以期为非洲菊定向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非洲菊的花色和花心表现为偏母性遗传趋势,其中红色品种的后代双单倍体植株花色和母本植株一致的概率达95%以上,花心颜色与母本植株一致的概率达55%以上;单瓣品种后代双单倍体植株的花序类型偏母性遗传倾向明显,和母本植株一致的概率达90%以上;重瓣和半重瓣品种后代双单倍体植株的花序类型未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倾向,和母本植株一致的概率不到35%。

    非洲菊双单倍体育种遗传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五十份木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分析

    方茹罗优波胡亚芬王衍彬...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为试材,采用UPGMA法,通过16对SRAP引物组合研究50份木槿种质亲缘关系,以期为加速木槿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6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90条条带,其中有388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平均为99。49%。在遗传距离为0。362 0处,50份木槿样本被分为5组,分类结果显示木槿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木槿花花瓣基部色斑和花瓣型这2个形态特征呈现密切相关,而与花色以及植株、叶片以及果实等形态特征未呈现相关性。综上所述,SRAP标记技术对木槿基因组检测多态性水平高,可用于木槿种质资源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工作。

    木槿SRAP分子标记种质资源亲缘关系

    基于花器官特征的三十八份多花黄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史卓杰王华磊罗春丽李金玲...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8份不同来源的多花黄精种质资源花器官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种质资源多花黄精的花器官多样性,以期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的创新和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8份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种质资源花器官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个花器官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16%,平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2。042。部分性状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其中花长与5个性状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与1个性状呈现显著相关性,说明花器官各项农艺性状的增加具有一致性;在欧氏距离为6时,38份多花黄精种质资源花器官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种源的花器官大小适中,且具有较大的子房;第二大类种源表现为花器官整体较大,花直径较大同时具有较大的花瓣;第三大类种源花器官各项性状均小于其他2类。

    多花黄精种质资源花器官遗传多样性

    海鲜菇采后贮藏过程的转录组分析及褐变基因的挖掘

    王伟霞童小嫣陈源韩琦...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海鲜菇子实体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海鲜菇子实体在贮藏过程中的转录组变化,以期为揭示子实体采后品质变化、抑制子实体褐变发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4 ℃贮藏条件下,第10天与第0天相比,获得3 65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707个,下调基因1 952个;1-MCP处理后第10天与第0天相比,获得4 14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 122个,下调基因2 020个。共筛选得到3个差异表达的漆酶基因和1个差异表达的过氧化物酶基因,分别是LAC1、LAC2、LAC4和POD2,这些基因可能与子实体褐变发生具有密切联系。

    海鲜菇转录组测序漆酶过氧化物酶

    番茄裂果与果实主要性状相关性分析

    秦丹凤郝立健张特斌刘曼...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个番茄品种为试材,统计露地栽培成熟期自然降雨引发的果实裂果率和开裂形式,并测定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中果皮厚度、种子数、硬度等形态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等品质指标,以及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番茄裂果与果实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番茄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号番茄裂果率最高,2号番茄裂果率最低;4个番茄材料开裂方式均为环裂和纵裂;且2号番茄单果质量、中果皮厚度、硬度、含水量均最小,而可溶性固形物和CAT活性最高;1号番茄的含水量显著高于2号番茄;相关性分析发现番茄果实的裂果率与果实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番茄果实含水量对裂果率具有显著影响。

    番茄果实裂果性状相关性

    基施硅肥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冯玉磊王海银胡福平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陇椒12号"辣椒为试材,采用小区控制试验法,研究了施硅0 kg·hm-2(Si0)、50 kg·hm-2(Si1)、100 kg·hm-2(Si2)、150 kg·hm-2(Si3)和 200 kg·hm-2(Si4)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辣椒种植中的提质增产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硅处理相比(Si0),施硅肥处理(Si1~Si4)通过提高光合能力和养分吸收促进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尤其Si4处理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13。5%)、净光合速率(53。5%)使植株株高和茎粗较Si0处理显著提高了11。1%和11。5%。另外,Si4处理通过加速土壤中的氮磷钾吸收,使植株的氮磷钾积累量较Si0处理显著提高了 28。6%、18。7%和16。5%。最终,Si4处理通过提高果实直径(27。1%)、长度(15。9%)和果肉厚度(22。6%)不仅使产量较Si0处理显著提高了 13。6%,还提高了果实品质和肥料利用效率。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并非随施硅量增加而持续增加,在施硅量为235。7~249。0 kg·hm-2时日光温室辣椒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最优。

    日光温室辣椒基施硅肥产量

    蚯蚓营养液促进番茄生长并改善其果实品质

    黄玉波梁路庄秋丽徐博涵...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洛阳番茄16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蚯蚓营养液对番茄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蚯蚓营养液在番茄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叶面喷施蚯蚓营养液可以增加番茄株高、茎粗、株幅、茎叶鲜质量、根鲜质量、茎叶干质量、根干质量,并提高了番茄产量4。8%~17。0%、可溶性糖含量1。4%~2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9%~11。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9。7%~90。3%和维生素C含量10。2%~39。4%,均在S5处理值达到最高,并降低可滴定酸含量8。8%~39。5%,在S5处理值达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番茄株高、茎粗、株幅、茎叶鲜质量、茎叶干质量、根干质量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和产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叶面喷施蚯蚓营养液稀释倍数为300时,能更好地促进番茄生长、增加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从而实现番茄种植高产高效。

    蚯蚓营养液番茄生长产量品质

    灰霉菌侵染对"木纳格"葡萄采后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吕云皓江英于姝莉韩彤...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木纳格"葡萄为试材,分别用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和无菌水处理采后葡萄,并在(25。0±0。5)℃、相对湿度85%~90%下贮藏,每隔3 d测定"木纳格"葡萄的生理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研究灰霉菌侵染对"木纳格"葡萄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期为"木纳格"葡萄采后贮藏保鲜及后期葡萄生物保鲜研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灰霉菌侵染促使果实呼吸强度增强(13。11%),乙烯峰值(45。70 μL·kg-1·h-1)提前出现,加快了果实腐烂(51。51%)及硬度(4。15 N)的下降,总酚(0。39 mg·g-1)和总黄酮(5。08 mg·g-1)在贮藏末期含量均低于对照。灰霉菌侵染还破坏了葡萄活性氧动态平衡,导致果实中H2O2和O2·-的过多产生,贮藏末期丙二醛含量(0。24 μmol·mg-1)显著提高。在侵染前中期,处理果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果实。

    "木纳格"葡萄灰霉菌采后品质活性氧代谢

    叶幕微环境与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黑斑及品质的关系

    李慧李百云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灵武长枣为试材,采用以小格子法将叶幕分为树冠上层、中层外围、中层内膛,研究了成熟期冠层不同部位的环境因子、果实黑斑发生率、果实色泽及品质相关指标,对叶幕微环境与果实黑斑发生率、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树冠不同部位果实黑斑和品质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叶幕微环境调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灵武长枣树体冠层不同部位温度、湿度无显著差异,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在各部位差异显著,上层、中层外围的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显著高于中层内膛;果实黑斑发生率随着生长发育呈增加趋势,上层的果实黑斑发生率在9月24日时达到53。35%,中层内膛的果实黑斑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部位;与中层内膛的果实相比,上层、中层外围果实整体表现红色度高,亮度、黄色度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相对较高,主成分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显示上层>中层外围>中层内膛;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和湿度对果实黑斑发生、品质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均与黑斑发生率、a*/b*、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冠层不同的光环境是影响成熟期果实黑斑发生和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

    灵武长枣叶幕微环境果实黑斑品质

    独活干物质及矿质元素动态积累研究

    杨福红刘向锋邢鹏鲍国军...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独活为试材,自4月4日至10月1日,采用每隔20 d对二年生独活各形态指标和根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定期测定方法,研究了独活生长及根中矿质营养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以期通过平衡施肥生产优质高产药材,为独活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独活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各形态指标变化较大,株高、叶长、叶宽、叶质量、主根长、主根粗、侧根数和根质量整体上均呈现"S"型生长变化趋势,各指标出现转折变化时间点差异较大,表现为地上部各指标早于地下部各指标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质量与地上部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顺序为叶质量(0。89)>叶长(0。83)>株高(0。76),与地下部各性状顺序为侧根数(0。93)>主根粗(0。92)>主根长(0。91)。根中9种矿质元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同一时期的含量差异较大,且各元素峰值不同期。N、P、K的2次吸收高峰期在5月14日至6月23日和8月2日至8月22日,Fe、Mn、Zn、B在4月24日至5月14日和6月23日至8月2日,整体上微量元素吸收高峰期早于大量元素。建议在筛选独活优良材料时,可将叶质量,叶长和株高作为间接选择的首选指标;在矿质元素吸收高峰期间,择机合理施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更有利于独活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独活干物质矿质营养元素动态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