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蓝莓低温贮藏期致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杀菌剂筛选

蓝莓低温贮藏期致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杀菌剂筛选

扫码查看
以'粉蓝'蓝莓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科赫法则、形态学鉴定及rRNA-ITS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研究蓝莓果实主要致腐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适宜高效低毒的生物杀菌剂,以期为莓果实采后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起低温贮藏期蓝莓致腐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棒状新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且首次发现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引起'粉蓝'蓝莓果实致腐的优势致病菌.室内毒力试验发现,乙蒜素对胶孢炭疽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EC50值为123.16 mg·mL-1,其次为苦参碱、中生菌素、春雷霉素、丁子香酚,EC50值分别为231.23、519.55、546.29、865.26 mg·mL-1.因此,后期可将乙蒜素作为蓝莓后期田间防治的有效药剂.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Blueberry Rot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 at Low Temperature and Screening of Biological Fungicides

blueberry fruitpathogenetic fungi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biological fungicide

罗冬兰、瞿光凡、李江阔、张雨、叶盛洁、曹森

展开 >

贵阳学院 贵州省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5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蓝莓果实 病原菌 分离鉴定 生物杀菌剂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222

2024

北方园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园艺学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中心

北方园艺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06
ISSN:1001-0009
年,卷(期):2024.(3)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