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预测

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预测

扫码查看
[目的]了解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潜在的适生区,以进行矮牡丹的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及园林应用研究.[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和MaxEnt模型,基于矮牡丹当前44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7个环境因子,评估不同环境因子对矮牡丹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其当前及未来的潜在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模拟当前潜在分布区的结果准确度极高,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94和0.998.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UVB4,贡献率为21.6%)、年均降雨量(BIO12,贡献率为18.8%)、最冷月最低温(BIO6,贡献率为12.3%)和海拔(ALT,贡献率为10.5%)为影响当前矮牡丹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当前生态适生区总面积为15.97万km2,主要位于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部地区,此外,河北南部与山西两省交界地带也有少量分布.未来气候变化下,矮牡丹潜在分布区有西北部缩减和向东部、北部轻微扩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陇东地区、陕西宝鸡市、咸阳市一带出现明显缩减,冀南地区则完全丧失,在陕西延安以北、山西临汾、晋城、河南洛阳以东轻微扩张.此外,其未来的适宜分布中心东移趋势明显.[结论]矮牡丹适生区主要受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819.4 ~ 1128.6 J/(m2∙d))、年均降水量(436.2 ~ 808.5 mm)、最冷月最低温(−11.8 ~ −3.2 ℃)、海拔高度(270.8 ~1833.3 m)等环境条件影响,其中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与年均降水量是限制矮牡丹地理分布最关键的环境因子.当前,矮牡丹在中国地理分布范围较窄,未来在西北、冀南地区适宜生境骤减.因此,加强天然种群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工作刻不容缓.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 prediction of Paeonia jishanensis in China

刘维、赵儒楠、圣倩倩、耿兴敏、祝遵凌

展开 >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矮牡丹 MaxEnt 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项目

31770752BRA2018065

202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37
ISSN:1000-1522
年,卷(期):2021.43(12)
  • 6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