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辽东山区冰缘地貌大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辽东山区冰缘地貌大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为明确辽东山区冰缘地貌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之间的响应关系,探究林地大孔隙分布规律及土壤稳定性和土壤抗侵蚀能力.[方法]选择辽东老秃顶子保护区的典型落叶阔叶林、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林地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柱水分穿透试验和Poiseulle方程计算大孔隙数量、半径等指标,通过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和土壤稳定性等指标.[结果](1)不同林地类型大孔隙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与针叶林相比,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大孔隙半径范围大,数量多.且针阔混交林土壤孔隙结构随土壤深度变化稳定;(2)林地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整体分布在 0.016~0.043之间,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K值逐渐增加,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3)相关分析显示,0.3~1.9 mm径级范围内的大孔隙数量与团聚体水稳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4)通径分析显示,0.3~1.9 mm(特别是 0.7~1.1 mm)径级范围内的孔隙数量越多,土壤抗侵蚀能力越强;大孔隙径级>1.9 mm后,单位面积大孔隙数量越多,半径越大,土壤抗侵蚀能力越差.[结论]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与土壤稳定性和可蚀性关系密切,孔隙尺度上,0.3~1.9 mm径级范围内,大孔隙数量与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呈正相关;径级>1.9 mm后,单位面积大孔隙数量及半径的增加降低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针阔混交林土壤大孔隙结构稳定性更高,可为辽东地区冰缘地貌区林分管理和土壤抗侵蚀能力评价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cropore structure of ice-marginal landforms in the Liaodong Mountain Area of northeaster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oil erodibility

吴昊阳、牛健植、王迪、邱啟璜、杨涛、杨书鉴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土壤大孔隙 结构特征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可蚀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41801089

2023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37
ISSN:1000-1522
年,卷(期):2023.45(6)
  • 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