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密度和水分管理下毛白杨林分土壤水分特征

不同密度和水分管理下毛白杨林分土壤水分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土壤水分是影响我国北方水分亏缺地区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和水分管理下毛白杨林分的土壤水分状况,能为华北黄泛平原地区人工林土壤水分维持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Ⅲ3 m×3 m、Ⅱ3 m×6 m、Ⅰ6 m×6 m)和水分管理(滴灌FI、雨养NI)下的5种(FIⅢ、FIⅠ、NIⅢ、NIⅡ、NIⅠ)毛白杨林分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生长季内(5、6、8和10月),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各处理6 m剖面内的土壤含水量(SWC),研究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状况及土壤干层现象。[结果](1)各处理毛白杨林分浅土层(0~30 cm和30~100 cm)的SWC(5。62%~15。53%)显著低于深土层(100~200 cm、200~400 cm和400~600 cm)(16。50%~27。00%);林分SWC在0~240 cm垂直剖面内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并在240~260 cm(26。37%~30。56%)和360~400 cm(22。79%~33。00%)出现两个峰值,而400~600 cm变化平缓;(2)5种林分土壤均在10月最为湿润,平均SWC为20。16%~23。16%;雨养条件下,不同密度毛白杨林分在6月最干燥,平均SWC为13。11%~14。96%,滴灌减轻了30 cm以下土层SWC的季节变异程度;(3)不同水分管理下,高密度林分中深土层土壤水分状况最好(FIⅢ和NIⅢ深土层平均SWC分别为23。18%和21。13%),但雨季末(10月),NIⅡ土壤水分补偿量最高,达403。12 mm。在高密度和低密度林分中滴灌显著提高了林分0~30 cm土层的SWC,且增加了深土层土壤水分补偿量(FIⅢ较NIⅢ和FIⅠ较NIⅠ的储水量变化量分别提高了84。40%和173。99%),滴灌仅显著提高了高密度林分土壤储水量(P<0。05);(4)滴灌和降雨均能缓解或消除不同密度林分在2 m深度内出现的可恢复性土壤干层现象。[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在华北黄泛平原毛白杨大径材林培育过程中,以3 m×3 m密度造林且于旱季(4—6月)辅以多频率滴灌充分灌溉,促进杨树人工林在快速生长期(2~4年)的林木生长并改善其深层土壤水分状况。待林分出现密度效应及深层土壤水消耗后,可通过间伐等措施在实现土壤水分维持的同时提高杨树人工林林地生产力。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us tomentosa stands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water treatments

planting densitywater treatmentsPopulus tomentosasoil waterdry soil layer

周欧、古丽米热·依力哈木、祝维、王亚飞、曲冠博、李少然、贾黎明、席本野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和生态系统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造林密度 水分管理 毛白杨 土壤水分 土壤干层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1YFD2201203

2024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37
ISSN:1000-1522
年,卷(期):2024.46(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