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降温增湿效应评价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降温增湿效应评价

扫码查看
[目的]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区及普通对照绿地群落气象因子的监测,对比分析二者总体降温增湿效应差异及规律,揭示与评价前期研究的热岛改善关键技术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区域热岛效应的改善情况.[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研究区及普通对照绿地同步对比监测,利用Kestre14500手持式气象仪和Fluke-63红外测温仪测定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对比分析二者及研究区内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应.[结果]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呈现降温增湿效应,其中夏季最强,秋季次之,春季较弱,冬季则呈现保温干燥效应.春季、夏季和秋季不同结构类型绿地整体降温增湿效应排序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坪.研究区绿地年均降低气温0.9℃,降低地温9.7℃,增加相对湿度3.6%.研究区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温增湿效应,冬季保温干燥效应,年均降温增湿效应三个方面均强于普通对照,尤其在夏季和秋季降低气温、夏季增加相对湿度、年均降低地温三方面显著强于普通对照(P<0.05).[结论]进一步验证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缓解区域热岛效应,并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好的服务及示范作用.
Evaluationon cooling and humidification effect of Beijing sub-central green space

王行、王月容、段敏杰

展开 >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绿地生态功能评价与调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

城市绿化 热岛效应 降温 增湿

北京市科技计划

Z161100001116065

2022

北京农学院学报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0.539
ISSN:1002-3186
年,卷(期):2022.37(1)
  •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