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农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农学院学报
北京农学院学报

段留生

季刊

1002-3186

bnxbbjb@126.com

80799078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农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北京农学院学报》为北京农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季刊,公开发行)。及时报道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风景园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农业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简报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朱砂叶螨V-ATP酶D亚基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耿文王谦稳胡祺凡陈佳雯...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寻找防治朱砂叶螨有效的生物学办法。[方法]克隆出朱砂叶螨V-ATP酶D亚基(V-AT-Pase-D)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学特征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朱砂叶螨其生命周期中V-AT-Pase-D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克隆出朱砂叶螨V-ATPase-D(GenBank登录号:OR836605)。朱砂叶螨V-ATPase-D基因全长956 bp,开放阅读框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V-ATPase-D在朱砂叶螨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表现出了基因活性,其中在成螨期内展现出最高的表达水平,其次是卵阶段,而若螨与幼螨阶段则呈现出较低的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成功克隆出朱砂叶螨V-ATPase-D基因,并明确其在朱砂叶螨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内的基因表达活性,为进一步探索基因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对以V-ATP酶为靶标的新型生物杀螨剂提供了研究基础。

    朱砂叶螨V-ATP酶克隆荧光定量PCR

    异源表达苹果属MdNAC56-L基因的克隆及功能

    唐艳杨乔木田佶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苹果中MdNAC56-L基因在叶绿素生物合成通路中发挥的功能。[方法]以'王林'苹果(Malus domestica'Orin')为试验材料,通过RNA提取和反转录得到cDNA,克隆得到MdNAC56-L基因。构建MdNAC56-L的过表达载体及沉默载体,在野生型烟草中分别瞬时过表达和沉默MdNAC56-L基因,通过对转基因叶片进行表型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以及使用荧光定量PCR法鉴定叶绿素降解途径关键基因NtPAO表达情况,初步解析MdNAC56-L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与野生型烟草相比,过表达Md-NAC56-L基因的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降解途径关键基因NtPAO表达量显著增高,沉默MdNAC56-L基因的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升高,叶绿素降解途径关键基因NtPAO表达量无显著性降低。[结论]MdNAC56-L可能参与到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通路中正调控叶绿素的降解。

    苹果叶绿素合成荧光定量基因克隆

    '红颜'草莓短缩茎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甘珂珂刘宪夺贾燕沈元月...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获得'红颜'草莓再生及遗传转化植株。[方法]以八倍体'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Benihoppe')组培苗短缩茎为试验材料,将草莓长日照开花抑制基因FaTFL1和FaSOC1的靶点构建至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pDIRECT-22C中。通过建立'红颜'草莓短缩茎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获得FaTFL1和FaSOC1基因编辑植株。[结果]'红颜'草莓短缩茎不经过愈伤诱导,可直接诱导形成不定芽,整个再生周期2个月左右。通过优化培养基条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短缩茎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扩增CRISPR/Cas9载体中的Cas9基因对遗传转化获得的草莓植株进行鉴定,阳性率18。62%。[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以八倍体'红颜'草莓组培苗短缩茎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以及农杆菌介导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

    '红颜'草莓短缩茎再生遗传转化

    设施土壤真菌的团聚体分异特征

    高宇李思人潘悦刘杰...
    16-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真菌在设施土壤不同级别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明确真菌在微域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机制。[方法]以华北平原长期设施条件下的潮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级别团聚体的理化性质,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团聚体中真菌的丰度和群落组成。[结果]设施土壤的pH相较露天土壤降低了0。68个单位,而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 30。6%、85。8%和94。1%,<0。5 mm的团聚体中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0。5 mm的团聚体,而且微团聚体(<0。25 mm)的电导率值显著低于大团聚体(2~0。25 mm)和宏团聚体(>2mm)。通过对真菌的ITS区扩增测序,设施土壤得到了 871个OTUs,显著高于露天土壤(673个),设施土壤<0。25 mm团聚体的特有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最多,0。5~0。25 mm中特有OTUs最少;设施环境显著降低了真菌ITS基因的丰度,但是真菌α-多样性显著高于露天土壤,同时0。5~0。25 mm团聚体中真菌的α-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团聚体(P<0。05),而且主成分分析表明,设施环境和0。5~0。25 mm团聚体中真菌的群落结构有别于露天土壤和其他粒级的团聚体;潮土的优势菌门是被孢霉门和子囊菌门,而设施土壤中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的占比显著高于露天土壤。[结论]相较露天土壤,设施土壤的真菌丰度显著降低,但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冗余分析表明,pH是影响设施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设施土壤中的优势菌门为被孢霉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且不同级别团聚体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0。5~0。25 mm的大团聚体差异最为明显,冗余分析表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引起差异的关键因子。

    设施土壤团聚体真菌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设施土壤团聚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分布

    李思人高宇杨雨萍张卫东...
    23-3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设施条件下土壤结构的变化及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以华北平原典型土类—潮土在长期设施环境下形成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团聚体的稳定性及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细菌的丰度和群落组成。[结果]设施土壤>2 mm团聚体的占比显著高于露天土壤,设施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分别高出露天土壤44。5%和65。0%,而分形维数显著低于露天土壤。通过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设施土壤和露天土壤分别得到11 513个和11 037个OTUs,团聚体<0。25 mm中特有OTUs数目都是最多的,细菌的16S rRNA基因丰度在设施土壤各级团聚体间差异不大,但在露天土壤中2~0。5 mm团聚体最高,0。5~0。25 mm最低,二者相差5。21倍;设施土壤中细菌物种显著多于露天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设施土壤和<0。5 mm团聚体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有别于露天土壤和其他粒径团聚体;设施和露天土壤共有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RB41、MND1和鞘氨醇单胞菌属,2种处理土壤各级团聚体中细菌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都有显著差异。[结论]设施环境有利于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均匀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是设施和露天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子,而各级团聚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可溶性有机碳含量。

    设施土壤团聚体细菌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低温对小麦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瑞周贵兰洪越路振宗...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今后给小麦种子低温萌发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航麦247'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划分吸胀、萌动和发芽阶段,分别在3个阶段均进行6 h、12 h和24 h的4 ℃低温胁迫,测定其萌发指标、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济麦22'和'航麦247'种子萌发的3阶段分别为0~6 h、6~21 h、21 h和0~6 h、6~18 h、18 h;小麦种子在低温胁迫时,萌发不同阶段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下降,苗长、主根长和鲜重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吸胀阶段的低温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大;'航麦247'萌发期耐低温胁迫的能力高于'济麦22'。[结论]低温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理特性均有影响,在吸胀阶段的影响最大。

    小麦低温胁迫萌发生理特性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洪越周贵兰刘瑞路振宗...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究外源褪黑素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方法]以'东单507'、'京科665'、'郑单958'等9份不同抗旱型玉米为试验材料,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玉米幼苗表型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从形态和生理水平阐明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型玉米对外源褪黑素的响应。[结果]对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型玉米施加外源褪黑素后,玉米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结论]外源褪黑素通过提高玉米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型玉米的干旱适应性,使玉米抗旱性提高。相比于干旱敏感型玉米,对抗旱型玉米效果更显著。

    玉米褪黑素干旱胁迫抗氧化系统

    北京市昌平区本地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刘敏陈一苇车少辉田炜玮...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情况,提升本地农产品供给的安全水平。[方法]于2022年对域内涉农镇街蔬菜生产基地和散户生产的635份蔬菜进行了 75种农药残留检测。[结果]635份蔬菜样品农药残留检出率为22。0%(140/635),无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共检出15种农药残留,检出浓度最高的是氯氰菊酯0。44 mg/kg;检出率最高的是多菌灵7。2%;散户种植蔬菜中农残检出率高于规模基地;各类蔬菜中以茄果类蔬菜农药检出率最高(30。4%,9/69),其次为叶菜类蔬菜(27。4%,71/259)和根茎类蔬菜(18。1%,19/105);根据检出结果对75种农药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无高风险农药。[结论]昌平区本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加强监管,确保蔬菜供应安全。

    蔬菜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安全

    北京市区桧柏臀纹粉蚧发生及防治药剂筛选

    刘育俭胡晋燕边广平王艳...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明确桧柏臀纹粉蚧在柏树上的危害范围及程度,为桧柏臀纹粉蚧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6个市区的柏树进行桧柏臀纹粉蚧发生情况调查,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共调查2 354棵柏树,虫株率为44。90%,虫情指数为2。25;东城区发生较严重,虫株率为72。34%,虫情指数为3。56;海淀区发生较轻,虫株率为10。98%,虫情指数为0。36。室内药剂处理7d后,20%吡虫啉可溶液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25%噻嗪酮悬浮剂、28%阿维·螺螨酯悬浮剂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6。00%、92。00%。田间药剂处理7 d后,20%吡虫啉可溶液剂和4%阿维·啶虫脒乳油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达到100%。[结论]桧柏臀纹粉蚧在北京市区的柏树上已普遍发生;20%吡虫啉可溶液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的防效好,可以作为防治桧柏臀纹粉蚧的主要药剂施用。

    桧柏臀纹粉蚧药剂筛选北京

    铅对'早酥'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孙文研柏荷吴沁怡褚世慧...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揭示重金属污染影响梨花粉管生长发育的特点及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含有浓度为0 mg/L、0。1 mg/L、1 mg/L、10 mg/L、50 mg/L、100 mg/L Pb的培养基进行梨花粉的培养,观察不同浓度Pb对梨花粉萌发、花粉管长度及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Pb抑制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越强。此外,Pb改变了梨花粉管细胞壁成分的分布情况:在对照组中,梨花粉管上纤维素均匀分布于花粉管壁表面,胼胝质分布向花粉管顶端逐渐减少,酸性果胶均匀分布于花粉管,酯化果胶富集于花粉管顶端与亚顶端;0。1 mg/L的Pb处理没有明显影响花粉管细胞壁成分分布;100 mg/L Pb处理后,纤维素和胼胝质分别积累于花粉管基部与顶端,酸性果胶含量减少,酯化果胶仅在顶端分布。[结论]低浓度Pb对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是100 mg/L的Pb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花粉管细胞壁成分分布影响也较大。

    花粉管纤维素胼胝质果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