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刑法视野下人工智能双重责任的逻辑建构
刑法视野下人工智能双重责任的逻辑建构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产生了现实的主体地位的需求,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刑事责任,不同于传统的产品过失责任,并非传统人类对工具单向利用产生的可支配责任.考虑到刑事责任的"道义性"与智能算法的"效率性"必然冲突,提出了"风险预防"导向的双重归责逻辑,不仅要考虑人工智能本身的行为,还要考虑其设计者、操纵者等相关主体责任,平衡人工智能的"自主性"与其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自主责任",确保责任的合理分配.尽管人工智能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但仍应坚持"人类"最终监管保障责任.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冉、潘心月
展开 >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0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刑事责任
双重归责
自主性
出版年:
2024
DOI:
10.16478/j.cnki.jbjpc.20241112.001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北京警官学院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
0.282
ISSN:
2095-5758
年,卷(期):
20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