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王若阳

双月刊

2095-5758

bjjyxb@163.com;bjjyxb@mail.hdq.bj

010-89768223

102202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涧路11号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公安一线服务,为公安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解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三重逻辑

    刘东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变革时代,国际力量对比快速消长加快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步伐,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理念及治理体系难以为继,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迫切呼吁世界秩序的重构.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全球治理观继承和发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于全球治理的智慧和经验,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旨归、以共商共建共享观为基本原则的全球治理观,超越了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窠臼,并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了中国智慧,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科学把握这三重逻辑及其内在关联,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系统理解,强化扎实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前进定力.

    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

    刑法视野下人工智能双重责任的逻辑建构

    陈冉潘心月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产生了现实的主体地位的需求,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刑事责任,不同于传统的产品过失责任,并非传统人类对工具单向利用产生的可支配责任.考虑到刑事责任的"道义性"与智能算法的"效率性"必然冲突,提出了"风险预防"导向的双重归责逻辑,不仅要考虑人工智能本身的行为,还要考虑其设计者、操纵者等相关主体责任,平衡人工智能的"自主性"与其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自主责任",确保责任的合理分配.尽管人工智能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但仍应坚持"人类"最终监管保障责任.

    人工智能刑事责任双重归责自主性

    我国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挑战与治理路径研究

    杨蕾刘孟奇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空间、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三大"空间"的快速融合,加快了信息社会到智能社会转变的进程,加速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然而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给个人隐私保护、社会伦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等带来严峻挑战.网络强国战略明确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治理方案,聚集了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整合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和社会治理的综合资源,高效识别和治理人工智能的风险挑战.我国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路径包括建立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应对原则、掌握人工智能核心前沿技术、加强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引导构建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规范等.

    网络强国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核心竞争力治理路径

    人工智能辅助刑事诉讼决策的正当性及风险消解——以量刑辅助系统为视角

    张博雯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革命浪潮已清晰地显示出相关技术进入刑事诉讼领域的必然性.然而,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以辅助决策的形式介入刑事诉讼存在"非中立"和"不可解释"的正当性困境;在微观层面,量刑辅助系统作为其典型代表,在司法实践中正侵蚀着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但简单地在刑事诉讼中禁用人工智能并不现实,也不利于法治的现代化.更理性的做法是构建非歧视性算法、以"理解黑箱、限制黑箱"的方式走出"黑箱"迷雾,并将"证伪"、出罪作为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边界和追求,由此对其正当性予以证成.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双管齐下,通过破除法官"技术迷信"、改革现行考核评价系统的方式消解其为法官自由裁量带来的现实风险.

    刑事诉讼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正当性困境自由裁量风险

    信息网络犯罪案件海量证据简化证明模式应用进路探析

    潘月德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海量的信息网络犯罪证据,《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20 条在总结之前有益探索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条新型的简化证明模式.实务中往往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说理,极易引发对正当性的质疑.应当明确,新型简化证明模式不是抽样取证、没有降低证明标准、也没有转移证明责任.简化证明模式的运用应坚持科学的路径和方式:一是坚持末位适用原则,必须同时满足证据数量特别众多、客观上存在证明困难、海量证据具有同质性的前提;二是明确科学的取证方法,样本选取应同时满足充分性、代表性、随机性的要求;三是注重取证程序的正当性,建立健全审批、监督程序,完善见证、留痕制度,重视说明和论证工作;四是突出辩方的权利保障,在充分保护被告人辩驳权利的同时,强化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审查义务.

    信息网络犯罪案件海量证据简化证明模式路径探索理念厘清具体应用进路

    我国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秦冬杰杨平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制度因被滥用为规避无罪判决的手段而屡受质疑.尽管如此,撤回起诉制度在被告人权利保护、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存在的正当性是毋庸置疑的,绝不能因为其有被滥用的风险就一废了之.撤回起诉被滥用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撤回起诉制度存在缺乏当事人参与、法院对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的审查流于形式、法院对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申请的司法裁定缺乏终局性等缺陷.因此,应当建立法院对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听取被害人、被告人意见机制,加强法院对撤回起诉的实质性审查,并从强化司法裁决的终局性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制度.

    撤回起诉当事人参与实质性审查裁决终局性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两种特殊答辩及其风险应对

    詹羽洪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特殊答辩,分别是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但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骑墙式答辩"和因控方反悔从而辩方希望恢复原控辩协议的"投机式答辩",然而,目前立法上缺乏有效的规范以应对这两种答辩形态.特殊答辩存在违反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与自愿性规则的问题,基于此所引发的风险主要体现为:案件实体上可能不构成犯罪,检察机关以听取意见的形式主导进程,被追诉人缺乏救济性程序保障,降低了司法效率.因此,为有效应对特殊答辩潜在的风险,应当要求法官进行形式审查,坚持法官的程序主导权以及贯彻实质真实主义,要求重新组成合议庭以及排除因认罪认罚而提供的口供,通过完善值班律师制度以确保控辩平等协商.

    协商性司法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自愿性骑墙式答辩投机式答辩

    警务数字化转型的制度逻辑

    吕雪梅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的关键在于警务数字化转型.警务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以防为主"的现代警务理念下,按照"大数据-预测-循证治理"全新的业务逻辑,形成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体系,激发新质公安战斗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的过程.警务数字化转型的制度逻辑就是警察组织顺应外部制度环境而重塑组织行为和规范的总体性准则,主要由五个要素构成:一是价值参照体系;二是促进机制;三是组织体系;四是目标管理系统;五是数据决策过程和技术架构.

    现代警务新质公安战斗力警务数字化转型数据决策制度逻辑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公安机关参与教育涉访治理体系研究

    邱志勇杨振楠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涉访治理作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当前教育涉访问题呈现出种类繁多、利益复杂及资源分散的治理难题,如何有效引导人民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是当前公安机关执法的关键.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公安机关参与教育涉访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分析框架,厘清教育涉访治理体系中不同主体利益及治理资源,进而探讨公安机关在教育涉访治理体系中的参与角色、行动逻辑及优化路径,切实发挥公安机关参与教育涉访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协同治理推动教育涉访矛盾的及时化解,确保社会的稳定有序.

    教育涉访治理行动者网络理论协同治理

    公安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研究

    肖军陈泽楷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公安机关为更好地引导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公安政务新媒体.由于存在算法裹挟增大了舆论引导难度、突发舆情处置能力不足、创作内容同质化、缺乏互动机制、新媒体人才匮乏等问题,影响了公安政务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因此,公安政务新媒体应当构建舆情预警系统、提升舆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内容质量与原创度、增强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沟通、坚持内部人才培养与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同时,通过新媒体积极引导舆论,并在法治的轨道上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

    公安政务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