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分析

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诊疗现状.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医学资源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针刺治疗POP的文献,分析总结针刺治疗POP的干预措施类型、辨病类型、辨证类型、选穴特点、治疗频率、疗程、疗效及安全性等相关信息.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文献42篇,体针是最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其次是电针.常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最常见的三类辨病为骨痿、骨痹和骨枯,肾虚型、脾虚型和肝肾亏虚型为最常见的证型.针刺穴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穴位为肾俞、足三里、关元、脾俞、三阴交、命门、悬钟、气海、夹脊穴、太溪.在操作过程中,直刺和斜刺是最常用的进针手法,进针深度在0.5~1.5寸,补泻手法中提插捻转补法最为常用,在进针得气后常留针30 min,针刺频率多为1次/d,总疗程多为3个月.针刺治疗可提高POP患者的骨密度,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相关血液学指标.针刺治疗POP的有效率为52.08%~95%.结论 针刺治疗POP多采用病症结合的方案,常取腰背部腧穴配合远端穴,近期疗效较好,能缓解POP患者的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相关的血液学指标,安全性高,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Status analysi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for primary osteoporosis

董永丽、金子开、齐保玉、孙传睿、魏戌

展开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针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文献分析 诊疗特点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CI2021A02013

2024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北京中医药

CSTPCD
影响因子:0.718
ISSN:1674-1307
年,卷(期):2024.43(5)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