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豆种皮纤维素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大豆种皮纤维素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扫码查看
为充分利用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豆种皮副产物,采用微波辅助草酸铵、柠檬酸钠提取大豆种皮多糖后的废弃残渣为原料,制备纤维素薄膜,对2种纤维素薄膜进行性能测试.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去离子水在滴入纤维素薄膜的20 s内,ACF的接触角由62.79°迅速变为59.35°,下降5.48%;而SCF的接触角由76.83°转变为72.69°,下降5.39%,ACF的吸水性更强.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纤维内部存在少量蛋白质.通过扫描电镜结果可知:ACF表面粗糙且存在较多微孔,SCF表面较为光滑,微孔较少,存在大面积的片层堆积.热重分析显示:ACF和SCF的初始分解温度都为220℃左右;ACF终止分解温度为540℃左右,而SCF为480℃左右,比ACF降11.1%.透光率分析显示:在波长200~1000 nm范围内SCF的透光率高于ACF,在波长1000 nm处纤维素薄膜透光率最高,SCF透光率为12%,ACF透光率为7.96%,SCF总体性能优于ACF.研究结果为制备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缓解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植物纤维素薄膜提供技术支持.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film of soy hulls

蔡文琪、李泽坤、翟佳乐、陈宇、唐旭、李晓钰、杨立娜

展开 >

渤海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辽宁省粮谷类食品生物高效转化工程研究中心,辽宁锦州 121013

大豆种皮 柠檬酸钠 草酸铵 纤维素薄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901680

2023

包装与食品机械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包装与食品机械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19
ISSN:1005-1295
年,卷(期):2023.41(1)
  • 2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