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西铁杆蒿草地群落碳、氮密度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山西铁杆蒿草地群落碳、氮密度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扫码查看
为明确山西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群落碳、氮密度的区域差异,以及导致这种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本试验以山西省铁杆蒿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晋北半干旱地区和晋南半湿润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碳(C)、氮(N)密度,分析了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南北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晋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651.83 g C·m-2和20.63 g N·m-2,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418.89 g C·m-2和13.90 g N·m-2.以群落各组分碳、氮密度代表样点进行RDA(Redundancy analysis)冗余分析排序得出造成两地区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主要生态因子均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可见,山西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差异与生物量的积累密切相关,驱动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环境因素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
Spatial Varia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Density of Artemisia sacrorum Commun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杜艺、邢鹏飞、贾镇宁、李刚、赵祥、董宽虎

展开 >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铁杆蒿群落 碳、氮密度 区域差异 生态因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优秀人才创新项目

31870438201805D211018

2020

草地学报
中国草学会

草地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56
ISSN:1007-0435
年,卷(期):2020.28(1)
  • 7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