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相对碳赤字的中国省际碳补偿时空格局研究

基于相对碳赤字的中国省际碳补偿时空格局研究

扫码查看
为研究揭示中国省际碳补偿时空格局变化特征,文章对基于绝对量碳赤字的碳补偿测算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相对量碳赤字的碳补偿测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7年我国碳补偿总额呈现下降趋势,且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主要是受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国各地的GDP增速不断放缓的影响。(2)从我国各省(市)来看:碳补偿额度平均值排在前列的省(市)主要有上海、辽宁、江苏、天津、山东,浙江、山西、北京,而排名较后的省份主要有内蒙古、新疆、广东、黑龙江。(3)我国碳补偿额度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域的江苏、浙江、上海;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区域的甘肃、青海、新疆以及东北区域的黑龙江、吉林。碳补偿额度整体呈现以东部沿海,京津,北部沿海区域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表现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补偿,且2007~2017年我国碳补偿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即碳补偿空间格局具有"惯性"特点。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Interprovincial Carbon Compensation in China Based on Relative Carbon Deficit

万伦来、林春鑫、陈艺

展开 >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碳补偿 相对碳赤字 绝对碳赤字 碳补偿测算模型 时空格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573070

202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5
ISSN:1004-8227
年,卷(期):2020.29(12)
  • 16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