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江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长江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ional Nature Protected Areas in Yangtze Basin

扫码查看
长江流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揭示各类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流域自然保护地的申报、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江流域5类数量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对数量、面积、地理集中度及核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展开分析,并对影响因子作深人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在湖南、四川、江西、湖北、贵州数量较多,分别有152、141、125、98、73处.总面积上青海、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占有优势,分别达1 974.16、389.39、92.41、73.91、64.35万km2.(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1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16)、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84)地理集中度指数均在湖南最高,国家级森林公园与国家级地质公园分别在江西(7.24)、贵州(4.01)地理集中度指数最高.(3)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确定的长江流域五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核密度分析的带宽值分别为20、20、20、25、25km.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呈现出"一横、两纵式"的格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呈现出"下游集聚、中游两组团、上游单热点"的格局,国家级森林公园呈现出"下游扎堆、中游三组团、上游单核心"的格局,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呈现出"下游单核心、中游两组团、上游两热点"的格局,国家级地质公园呈现出"下游单组团、中上游一横两纵"的格局.(4)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受到地形、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人口、土地、资金、交通、政策多种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

杨阳、唐晓岚

展开 >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7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特征 核密度 影响因子 长江流域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SJKY19_0870

2022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5
ISSN:1004-8227
年,卷(期):2022.31(11)
  •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