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扫码查看
"心外无物"的"物"除指"行为物"之外,还指"存在物".前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践行,意义明确;后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存有,争议较多.良知之所以能够创生"存在物",是因为良知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天地万物,将天地万物笼罩在自己的视野之下,赋予其道德的价值和意义.这方面的内容即为道德存有论.道德存有论是宋代之后儒学逐渐发展出的一条辅线,阳明的努力极大地充实了这一路线,奠定了儒学以道德践行为主、以道德存有为辅的理论格局.将道德存有这条辅线剥离出来,使其不再被夹裹在道德践行主线之内,对于梳理儒学发展的整体脉络具有重大意义.

杨泽波

展开 >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济南250100)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儒家生生伦理学 道德存有辅线 王阳明 心外无物

2024

船山学刊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船山学刊

CHSSCD
影响因子:0.123
ISSN:1004-7387
年,卷(期):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