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代表性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污水人源干细胞毒性的削减

代表性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污水人源干细胞毒性的削减

扫码查看
污水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往往具有浓度低但毒性强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暴露途径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因此有必要评估污水处理技术对健康效应的削减效果.本研究选择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体外模型,评估典型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湿地修复技术进水、主要工艺排水的综合毒性,并与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水样萃取物对hBMSCs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进水毒性单位(toxicity unit,TU)在0.03~ 0.22范围内,出水TU为0.02 ~ 0.03.二级处理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为59.8%.三级处理过程中经混凝、微滤和反渗透处理后,出水无显著细胞毒性,但经臭氧消毒后最终排水的细胞毒性较进水无显著变化.湿地修复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为49.9%.66.7% (14/21)水样品对于hBMSCs细胞毒性的TU值高于发光菌急性毒性的TU值.在相对富集倍数(related fold enrichment,REF)20%效应浓度(EC20)下,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技术对污水hBMSCs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低于发光菌急性毒性,但湿地修复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高于发光菌急性毒性.结果 提示污水处理厂排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人源干细胞具有较强的有害效应,为再生水水质安全性评价以及城镇污水资源化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
Reduction of Cytotoxicity in Human Stem Cells by Representative Second-ary Urban Sewage Treatment,Tertiary Treatment and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宋京洋、李泽昌、杨婧、王思予、池勾剑、崔源源、赵静、刘薇

展开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

排水 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发光菌 综合毒性 毒性削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16YFC040110821777020DUT20LK19

2021

生态毒理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毒理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57
ISSN:1673-5897
年,卷(期):2021.16(5)
  •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