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樟子松梢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樟子松梢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扫码查看
为了有效防治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的危害,分析了樟子松梢斑螟与树种、树龄、林龄、树木在林分中位置、林种、林分密度及郁闭度等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喜光照充足、温暖的环境;在林缘南侧被害株率和受害程度一般重于林缘北侧,东西两侧的林缘受害程度次之;密度小的林分被害株率和受害程度一般高于密度大的林分,郁闭度高的林分受害程度明显较轻;单虫坑道的平均营养面积为7.87 cm2;防治试验发现,应用质量分数22.5%的敌敌畏油剂原液点涂凝脂团后梢斑螟幼虫死亡率达100%;采用氧化乐果、吡虫啉、氯氰菊酯等药剂和"柔脂通"或"激健"等渗透助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后涂抹凝脂团,杀虫率多为35%~70%,最高可达84%.同种稀释倍数且加入相同剂量渗透剂后,氧化乐果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吡虫啉和氯氰菊酯;采用氧化乐果、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氯胺磷等药剂进行树干打孔注药,均无防治效果.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oryctria mongolica Wang et Sung

宋效惠、闫敦梁、迟德富

展开 >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

樟子松 樟子松梢斑螟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2018YFD0600204GA20B401-2

2021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4
ISSN:1000-5382
年,卷(期):2021.49(3)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