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挠力河湿地软体动物群落对湿地恢复的生态指示作用

挠力河湿地软体动物群落对湿地恢复的生态指示作用

Ecological Indicator Function of Mollusk Community in Naoli River Nature Reserve

扫码查看
于2019年夏季在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湿地设置26个采样点,退耕湿地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软体动物样本采集及水体理化指标监测.将自然湿地、退耕还湿地内软体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自然湿地和退耕湿地软体动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软体动物9科16种,其中腹足纲的个体数占比高达92.35%.优势种为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等.2014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2017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除个别位于自然湿地的采样点的物种相对丰富外,其余采样点的软体动物群落差异不大.水体理化对比结果与软体动物群落的生态指示结果相吻合,退耕还湿5 a后(2014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差别不大,恢复情况良好;退耕还湿2 a后(2017年),退耕还湿地仍在恢复之中.

刘笳旻、徐磊、商淋友、刘曼红、崔兴波、王广鑫

展开 >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红兴隆分局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软体动物 生态恢复 生物指示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分布格局与水质监测项目

202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4
ISSN:1000-5382
年,卷(期):2022.50(2)
  • 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