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仙霞岭五种同域分布雉类日活动节律

浙江仙霞岭五种同域分布雉类日活动节律

扫码查看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5种雉类日活动节律及其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情况,于2018年12月—2019年9月、2019年12月—2020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浙江仙霞岭地区的雉类进行监测,并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重叠系数对5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雉类有明显的活动高峰,其中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日活动高峰在06:00—08:00、10:00—11:00、16:00—17:00,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的在05:00—06:00,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在06:00—08:00、16:00—18:00,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的在07:00—09:00、15:00—18:00,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在06:00—10:00,存在错峰活动现象,且各物种活动强度较高位点的海拔也有不同.勺鸡与白眉山鹧鸪、灰胸竹鸡、黄腹角雉之间,灰胸竹鸡与白鹇之间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分化.白眉山鹧鸪与灰胸竹鸡、黄腹角雉;白鹇与勺鸡、白眉山鹧鸪、黄腹角雉;灰胸竹鸡与黄腹角雉之间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较高,差异并不显著.时间生态位的改变有助于浙江仙霞岭地区同域分布的雉类减少种间竞争,而各物种活动位点海拔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助力其共存.
Diurnal Activity Rhythm of Sympatric Pheasants in Xianxialing Zhejiang Province

侯丹、徐基良、李建强、蒋丽伟、陈卓、段洋波、王荣华、余著成、余杰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同域分布 雉类 日活动节律 核密度估计 仙霞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C0503200

202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4
ISSN:1000-5382
年,卷(期):2022.50(4)
  •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