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影响临床血液检验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邯郸市第四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进行血液检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液检验质量是否达标分为质量达标组和质量不达标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检验前准备情况、医务人员操作流程、采血部位、采血量、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等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结果:在80份血液样本中,86.25%样本检验质量合格,13.75%样本检验质量不合格.在检验前准备、医务人员操作、采血部位、采血量、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pH值及温度方面,质量不达标组与质量达标组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检验前准备不规范、医务人员操作不当、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足、标本多次离心、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抗凝剂用量不符合要求、pH值不符合要求、温度不符合要求是影响临床血液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OR均>1).结论:临床血液检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检验前准备、医务人员操作、采血部位、采血量等.为此,医院应制定严格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规范患者检验前的准备,以确保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