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如何把握文学文本解读的“度”
如何把握文学文本解读的“度”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后现代离开文本主体的绝对的读者自发主体论,“读者中心说”扩散到教育界,产生了恶性的、无限度的、读者自发主体的“多元解读”的理论。实际上,文本的多元解读应该以三个层面为依据来进行文学文本的解读,首先文本要放在教育学的领域来解读,其次还应当将文本放在语文学科的层面进行解读,最后应考虑到所处学段的学情适度解读。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彭世玉
展开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关键词:
多元解读
教学解读
误读
适度
出版年:
2015
东方教育
江苏广播电视报
东方教育
影响因子:
0.036
ISSN:
2079-3111
年,卷(期):
2015.
(7)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