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75~2015年董志塬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1975~2015年董志塬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扫码查看
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方法,通过解译不同时间段(1975年、1995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董志塬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1975年以来董志塬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1975~2015年期间,董志塬建设用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增加236.25 km2;其次是林地面积,增加158.68 k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小,增加2.06 km2.近40年来,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总体减少趋势.耕地面积与草地面积变化趋势相反,耕地面积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点,共减少218.01 km2;草地面积则呈现"先减后增"的特点,共减少166.93 km2;未利用地面积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共减少12.02 km2.2)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迁主要集中在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之间,草地和耕地之间变换频繁,是董志塬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3)董志塬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前20年(1975~1995年)的0.03增加到后20年(1995~2015年)的0.11,说明土地转化强度显著增强;但对于土地利用程度,董志塬前20年为正(0.051),后20年为负(-0.012),表明1995~2015年期间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起到正面保护的作用.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UCC FROM 1975 TO 2015 ON THE DONGZHI LOESS TABLELAND

杨思齐、金钊、余云龙、Henry Lin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Department of Ecosystem Science and Management,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PA16802,USA

展开 >

董志塬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 遥感影像 地理信息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

批准号:41790444资助

2019

第四纪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第四纪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939
ISSN:1001-7410
年,卷(期):2019.39(6)
  • 6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