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鲁中山地北麓黄土-古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及古环境意义

鲁中山地北麓黄土-古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及古环境意义

扫码查看
鲁中山地北麓的黄土沉积是我国东部平原区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记录.目前,对这套沉积经历的风化成壤过程还没有开展系统的研究,限制了轨道尺度古环境变化信息的挖掘.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鲁中山地北麓黑山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代表性的黄土L1和古土壤S1样品进行了粘土矿物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黑山黄土沉积的粘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和蛭石(含层间羟基矿物,简称HIM)为主,二者含量在70.9%~82.2%之间,而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含量相对较少;与冰期黄土L1相比,间冰期古土壤S1含有较高的蛭石(+HIM)和高岭石,而伊利石、绿泥石和蒙脱石的含量相对较低,并且伊利石结晶度KI值和绿泥石风化指数(0.47/0.71 nm)显著增高.粘土矿物组合以及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化学风化特征表明古土壤经历了中等风化成壤作用,指示了暖温带湿润-半湿润的气候环境,夏季风显著增强.末次冰期黄土L1中含有较多碎屑成因的蛭石(+HIM),与已有黄土高原末次冰期黄土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后,排除了鲁中山地北麓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一样主要来自西北内陆荒漠区的可能,这进一步支持了鲁中山地北麓黄土主要来源于近源的华北平原各类沉积物的结论.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OF LOESS DEPOSITS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IN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THE CENTRAL SHANDONG MOUNTAINOUS REGION

万琳琪、朱丽东、彭淑贞、丁敏、赵秋月、张伟、郝青振

展开 >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 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展开 >

粘土矿物 黄土-古土壤 鲁中山地 风化成壤 物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8881014147231341402319和41877442

2020

第四纪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第四纪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939
ISSN:1001-7410
年,卷(期):2020.40(6)
  • 7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