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650~ 1900年代华东、日本入境台风路径变化及社会影响

1650~ 1900年代华东、日本入境台风路径变化及社会影响

扫码查看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范围内的台风活跃地区,将台风活动序列延长至器测时代之前,有助于揭示本区域台风的长时段活动特征;对历史时期台风现象的研究也有助于总结出台风-社会关系的历史相似型.本研究利用中日两国的多种历史文献材料,在ArcGIS环境下重建了1650~1900年代今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为主的华东地区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地区的台风频率和运动路径等信息.基于本文重建的入境台风频率和运动路径,得到如下认识:1820~1850年代,中日两国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涝灾,在中国表现为华东地区雨涝频繁,在日本则表现为关东、关西普遍的“风水害”.这一现象与此阶段台风运动路径的转变密切相关,经M-K检验,1820年代,中国华东地区台风存在着突发性的转向,西向台风数量明显增多,西向台风由于深入内陆,台风灾害范围扩大,在长江下游地区造成大范围的严重雨涝灾害,由此对清王朝的赋税收入造成了重大损失,极大动摇了清朝的传统财政基础.在日本,自1820年之后,台风活动范围由关西向关东延伸,由此引发了严重的“风水害”,这一现象持续至1850年代,造成了日本全国性的饥荒,导致幕府将军与各藩大名、中下层武士的对立,成为瓦解德川幕府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19世纪前中期东亚地区异常的台风活动参与了当时中、日社会经济的衰退,气候因素加速了东亚传统社会的崩溃.
THE DIRECTIONAL CHANGE OF TYPHOON AND SOCIAL INFLUENCE IN COASTAL AREAS OF EASTERN CHINA AND JAPAN FROM 1650S TO 1900S

潘威、王一帆、白江涛、小林雄河

展开 >

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19

展开 >

台风 中国华东 日本 19世纪中期 气候变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YFA0605602

2021

第四纪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第四纪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939
ISSN:1001-7410
年,卷(期):2021.41(2)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