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水水库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深水水库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扫码查看
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密集的水电开发形成数量庞大的梯级水库群,成为我国淡水资源最重要的存储形式之一.在这些水库中,磷的来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独具自身特点,但相关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西南地区典型水库为例,系统地阐明了水库水体和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时空变化特征、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可利用性.随着国家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我国水库水体总磷(TP)浓度(0.02~0.21mg/L)呈持续降低趋势.统计结果表明,水库水体叶绿素a(Chl.a)与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水库藻类生长仍主要受TP浓度的影响.相较于中国东部浅水湖泊,西南地区水库沉积物中TP含量通常更高(均值>1300 mg/kg),且活性磷组分(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Fe/Al结合态磷:NaOH-P;弱吸附态磷:NH4Cl-P)占比超过50%.高分辨率观测发现,西南水库在夏季分层期显示出更高的内源磷释放速率(0.15~0.29mg/(m2·d)),远高于东部浅水湖泊(0.09~0.15mg/(m2·d)).季节性缺氧诱导的Fe/Mn结合态磷的还原溶解是水库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的关键机制.此外,还论述了加强水库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PHOSPHORUS IN DEEP-WATER RESERVOIRS

王敬富、陈敬安、陈权、金祖雪、曾华献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8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水库 沉积物-水界面 生物可利用性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XDB400204002016YFA0601000U161244141773145和419772962019389

2021

第四纪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第四纪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939
ISSN:1001-7410
年,卷(期):2021.41(4)
  • 4
  • 32